五大工程构建网络扶贫大格局 助农增收 内江编织电商网
持续高温天气,催热了代云彬的网络代购生意。
“从6月以来,我的服务站就代购了70多台空调。”8月1日,在隆昌县石燕桥镇杨柳井村电商服务站,店主代云彬忙着招呼上门给村民安装空调的师傅,晚上8点多他都还没顾上吃晚饭。
代云彬经营的电商服务站是内江市810个村级服务点之一,从2015年8月营业以来,服务站营业额已突破50万元。
跟杨柳井村一样,内江通过农村电商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很多村子借助一根网线,为村民“触网”增收提供了便捷通道。□记者 邵明亮
小站点有“大作用”
40岁的代云彬是个残疾人,2003年的一场车祸让他永远坐上了轮椅。这10多年里,他在村里做过小生意,由于身体原因,他的生意和生活并不如意,日子一度过得很艰难。
2015年8月,经宣传和朋友介绍,代云彬加入了农村电商发展的大潮。他把自家30多平方米的房间改造成农村电商服务站。近两年来,这里成了整个村子的物资和信息集散地。
“我没有开通网银,就在代云彬这里买东西。一个是快,再一个是放心。”7月31日,杨柳井村村民张化同网购的空调到货了。
在代云彬的电商服务站,村民不仅可以网购大宗家电、生活用品和农资等,还可以缴纳电费、话费和购买火车票,村民亲切地称他为“后勤部长”。就连老人们不会使用手机,或者留守儿童要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第一个想到求助的人都是代云彬。
去年,凭借电商服务站,代云彬每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而今年他的月平均收入已经突破7000元。
据了解,内江着力构建县(区)、镇、村三级农村电商网络服务体系,全市共建成电商运营中心5个、镇级服务站128个,像代云彬经营的这种村级电商服务站全市共有810个,其中贫困村有154个,满足了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网购需求。
开网店微店销产品
书房湾村是内江市市中区19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产业基础薄弱,有贫困户44户。
为让贫困户脱贫,第一书记李化与村干部商议后,决定在传统水稻种植的基础上,改良品种,打破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发展“千亩生态水稻”种植,以此来增加村民的收入。
2016年生态水稻获得丰收后,销路却成了问题。去年8月,李化与农村电商平台——“赶街微购”洽谈合作,借助这个平台及农村电商服务站,通过开展“生态大米公益众筹”活动、大米爱心认购活动,累计带动本村贫困户增收7万余元。
在农业大县资中县,已有1428户贫困户通过开设淘宝店、微信分销血橙、冬尖等本地特产,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隆昌县石庙子村还在淘宝网上开设“渔箭镇石庙子村”网店,义务帮助贫困户销售土鸡、土鸭、山羊、菜籽油、纯手工花瓶等农家特色食品和手工艺品。
“内江坚持把农村电商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据内江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全市累计培训贫困群众7000余人次,帮扶贫困户新开网店、微店453个,助农增收8000余万元。今年上半年,内江市各类网络平台的农特产品累计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
构建网络扶贫大格局
随着农村网络的普及,网络硬件不再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大阻碍,眼前的短板是人才。
7月31日,一场专门为返乡创业青年开展的电商知识培训在隆昌县总工会举行。隆昌县总工会邀请电商专家就电商推进过程中“不懂技术”“不会操作”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培训。
农村电商只是内江实施网络扶贫“五大工程”的一部分,除了农村电商工程,内江还通过网络覆盖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信息服务工程和网络公益工程等开展网络扶贫工作,构建起网络扶贫的大格局。
“内江电商发展一直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同时,也是全省除成都外第二个建立了专业电商人才培训基地的地区。”内江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内江依托市内的四川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淘宝华西商学院、青年创新创业(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三大电商人才培训基地,重点面向公务员、企事业干部、返乡农民、大学毕业生、农村青年等开展电商人才培训。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组织电商培训589期,培训人员突破4.7万人次,带动就业2万余人。其中,涉农电商培训1.9万人次;工业电商培训4700人次;现代服务业电商培训4000人次;创业青年、高校毕业生电商培训2万人次。
“细细的一根网线,搭建起了农村与外部世界的连接,这种连接既是信息的交互,也是物资的流通,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内江市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