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张谷来校考察指导

12.11.2015  21:41
作者:李劲雨 来源:宣传统战部

  “今天最大的感受是,我来晚了。”11月12日,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张谷来校考察、听取汇报后,真切地道出了内心感受。

  当日上午,张谷率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办公室、法规处、规划处负责人,就精准扶贫工作来校考察,对我校广大师生奔赴全省88个贫困县的扶贫工作给予高度称赞,认为川农大师生通过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以满腔热情为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服务,各项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希望进一步加强局校合作,签署局校战略合作协议,尽早研究、开展各类合作事项。

  校长郑有良、党委副书记庄天慧及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专家代表参加座谈会。

  郑有良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三校区布局、机构设置、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技成果、社会服务后,全面汇报了在已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的基础上,今年重点突出两项工作,即一手抓精准攻坚工作,一手抓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强调这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学校事业发展所需,更是体现师生充分展示才干的机会。

  郑有良谈到,在过去32年自发开展扶贫工作的基础上,我校今年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在充分调研、考察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四川农业大学2015-2020科技扶贫工作方案》,设立科技扶贫专项经费200万元/年。全校上下坚持突出自身特色,充分发挥综合学科和农业科技人才的优势,坚持软硬技术支撑相结合、技术示范推广与技术培训相结合、帮扶重点与全面相结合,以贫困地区的科技需求为导向,以解决技术难题为重点,以技术和智力扶贫为主要手段,以校地、校企合作为载体,因地制宜,干实事、出实招,为全省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做出实绩。

  郑有良例举一系列实例,汇报了我校组织精兵强将,针对秦巴片区(6个市34个县)、乌蒙片区(3个市9个县)、大小凉山彝区(2个市州13个县)、高原藏区(3个州32个县)的地方资源状况,运用科学手段制定“作战方案”, 针对不同对象研究扶贫办法,分析贫困的内外根源,提供多种脱贫致富的路子,牵好各类产业的牛鼻子,让各种“治贫方”、“脱贫方”、“致富方”在88个贫困县落地生根,全过程贯彻一个“实”字,帮助贫困地区老乡们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他表示,川农大人很实在,具有能力承担更大的任务。

  学校党委副书记、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庄天慧汇报了中心工作。该中心在省局及局领导的支持下于2014年获批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5年4月入选首批四川省人文社科高水研究团队——四川省精准扶贫创新研究团队,中心立足四川,面向西南,积极开展精准扶贫理论研究,特别是今年在扶贫规划编制、扶贫机构职能转型与干部队伍建设、残疾人精准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研究团队提交的两份政策建议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科技处处长曾维忠、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世勇、经济学院院长蒋远胜、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王继文、园艺学院副院长汪志辉、商学院副院长蓝红星、园艺学院吕秀兰教授分别汇报了在贫困地区开展的减贫政策研究,编制产业和扶贫规划,技术培训与指导,选派科技人员挂职、科技特派员到贫困地区工作,帮助农发借助柑橘、樱桃、李子、茶叶、中药、蔬菜等产业脱贫致富,新品种、新成果的示范推广等项工作。

  张谷对我校 “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与创新是荣校之魂”、“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办学理念作了深入了解。

  听完汇报后,张谷表示,川农大的科技力量与扶贫工作令人振奋,感慨万千。他说,川农大这么多举措,这么多成绩,这么多师生参与事业单位扶贫工作,既是对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的贯彻,同时又是学术人良心的充分展现,扶贫工作离开科技支撑是走不远的。他希望,双方签署局校合作战略协议,大步伐开展合作项目。希望川农大尽快拟草合作方案,在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库区移民产业后扶,尤其是在省级扶贫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村级扶贫规划编制指南,解决“最后一公里”,建立扶贫和移民工作专家队伍,加大对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支持,积极开展重大理论研究,抢占扶贫移民理论制高点,将四川扶贫移民成功经验推向全国,将学生实习与扶贫结合起来,在减贫理论研究和扶贫实效上出成绩,进一步实实在在地为贫困地区老百姓送去实惠。

  郑有良要求相关单位与西南减贫发展研究中心抓紧落实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的要求,尤其做好局校合作方案,组织好校内资源,联合好校外多方力量,开放性地完成好各项任务。

      座谈会前,郑有良、庄天慧等陪同张谷一行参观了校史展览馆。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