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扶贫办贯彻习近平云南考察讲话 提出八项落实措施

26.01.2015  02:33

 

1月19日,习近平来到鲁甸县小寨镇甘家寨红旗社区过渡安置点,看望受灾群众。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记者 李晗)中国青年网记者从国务院扶贫办获悉,22日上午,国务院扶贫办召开会议,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下午会议扩大到各司各单位负责同志,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据媒体报道,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贫困地区和地震灾区,发出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号召,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三年首次国内考察来到贫困地区,给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以温暖、激励和鼓舞,充分体现出领袖的政治品格和为民情怀。

  会议一致认为,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年贺词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培训班上多次强调扶贫开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扶贫开发提高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

  在会议上,国务院扶贫办的工作人员畅谈了学习体会,并提出要具体抓好以下八项措施的落实。

  一是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政治责任。迅速组织全国扶贫系统学习宣传、深刻领会、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响应总书记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号召,把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结合扶贫重点工作、重大问题,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狠抓督促检查,完善扶贫开发六项机制改革,推进十项重点工作,出实招、求实效、抓落实。

  二是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以贫困群众为主体,提高他们的知情度和参与度,打牢建档立卡基础。以问题为导向,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以群众脱贫需求为第一信号,找准脱贫门路,制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三是做好政策加法,实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认真落实总书记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要格外关注、格外关心、格外关爱的要求,把扶贫资源、措施精确瞄准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资金不大而化之,不撒胡椒面,不搞不符合当地实际的面子工程。

  在“”上做文章、在“”上下功夫,发挥贫困地区优势,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发展绿色产业,实施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精准扶贫十项工程,千方百计促进贫困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对不具备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兜底措施,保障基本生活。

  四是规范驻村帮扶工作,建好精准扶贫管道。把干部驻村帮扶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在各地实现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的基础上,制定干部驻村帮扶的指导文件,明确工作队的派驻、任务、管理、考评等,用制度规范驻村帮扶工作,发挥好驻村工作队“催化剂”作用,帮助贫困群众分析致贫原因、找准脱贫门路,带领贫困群众加快脱贫步伐。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认真落实《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用好指挥棒,不以GDP论英雄,引导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

  认真落实《关于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通知》,念好紧箍咒,规范贫困县必须作为、提倡作为、禁止作为事项,防止一边戴着贫困帽子,一边过着富裕县日子。

  抓紧研究建立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机制。改革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以减贫结果为导向的考评机制。

  六是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确保安全有效。认真落实《关于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的意见》,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机制,完善管理监督机制,扶贫项目审批权限原则下放到县,强化省市监管责任,建立信息披露和公告公示制度,推进第三方监督、扶贫对象参与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真正用到最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众身上。对贪污挪用、虚报冒领扶贫资金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决不姑息。

  七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汇集扶贫攻坚强大合力。改进完善东西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工作,加大先富帮后富力度。拓展社会扶贫新思路,引导激励社会各界踊跃投身扶贫事业,倡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积极参与。

  建设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帮扶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组织实施好扶贫日活动,培育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好风尚,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好传统,凝聚全国人民团结互助的正能量。

  八是适应新常态,谋划“十三五”扶贫工作。认真分析扶贫开发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宣传推广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努力适应新常态新任务的要求,科学谋划“十三五”的扶贫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