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扶贫办:我国将逐步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

27.10.2014  10:06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按照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相当于每天1美元)的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8249万人;按世界银行每天生活费1.25美元的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约还有2亿多。郑文凯称,从今年开始,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

扶贫还有哪些“硬骨头”?专家指出,我国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六成。

目前,全国扶贫开发工作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力创新提高的新阶段。”郑文凯表示,今年我国力争减贫1000万人以上,目前正大力开展贫困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驻村帮扶工作队对贫困村全覆盖等工作。同时,利用国家设立首个 “扶贫日”的有利契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审计署去年底公布的19个县2010年至2012年财政扶贫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审计结果显示,普遍存在着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甚至将扶贫资金用于请客送礼、大搞形象工程等。

专家指出,完善扶贫资金管理监督制度,除了发挥审计等部门的作用外,对扶贫资金使用的最好监督力量是群众。要健全完善群众参与扶贫资金监督的体制机制,让扶贫资金置于阳光下。

此外,扶贫资金在分配上还存在着 “一刀切”“撒胡椒面”的问题。目前,精准扶贫已成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全国各地正大力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在一些地方,本该以扶贫济困为宗旨的扶贫开发工作却有些变味:“哭穷”争戴“贫困帽”、把扶贫资金当成“唐僧肉”,而真正急需的贫困群众没有得到扶贫资源,甚至出现了百强县仍戴着“贫困帽”等不正常现象。不少地方官员直言:争抢贫困县帽子,其实争的是利益。

一些地方用贫困县的名义争取了国家的支持后,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上,而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社会各方面反映的问题比较多。”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说,为了克服这些现象,国家正在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改革贫困县的考核机制,二是建设贫困县的约束机制,三是逐步建立贫困县的退出机制。

目前,我国共有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680个连片特困地区县。剔除其中重合部分,共有832个县区享受国家相关扶贫政策。

编后:仅有贫困县退出机制是远不够的,还必须对整个扶贫机制进行重塑。贫困县的设立是有其合理性的,然而在30多年后我国减贫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现阶段的贫困状况与最初相比已经远不相同,以县为单位的扶贫政策瞄准缺乏精度,而且还带来严重的负面作用,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贫困现状的要求。为此,我国未来的扶贫工作应该改变目前这种不精确的贫困县扶贫模式,提高瞄准精度,也应该建立一些惩戒机制,不能让那些戴贫困帽子的地方政府不但没有耻辱感,反倒是生长荣誉感,也应建立对于在扶贫方面一直不作为的懒政行政的处罚机制,不能让贫困一直持续下去,建立起“脱贫光荣”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