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出新招 沐川茶企携手贫困户共谋脱贫致富路

16.05.2016  21:16

 

(记者 李薪 李春雨)“大力发展茶园,将农户吸收进来,以茶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四川一茶企董事长杨昌银表示。自2011年被列入国家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以来,沐川始终坚持以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整村推进项目为载体,以特色产业扶贫为引领,拓宽精准扶贫新途径。今年,沐川县提出确保15个贫困村摘帽、5840人脱贫的目标。

  沐川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长江上游岷江、大渡河、金沙江之间的三角地带,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人口26万。截至2015年底,沐川有贫困户5386户17025人,43个省定贫困村。

  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核心。沐川产业基础薄弱,为了打好扶贫攻坚战,安排全县3477名干部与8252户贫困户结对,31个企业与49个村、788户贫困户结对,脱贫措施到户,精准扶贫到人,超常作为推进扶贫攻坚。

  底堡乡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家家户户在自家田间地头都有自己的茶园。但由于缺少规划引领,茶叶种植长期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不但茶园不成规模,茶树品种也不好,效益很低。“底堡有种植茶叶的优良土壤,该乡616户贫困户要在茶叶发展上获得支柱性的产业收入,必须进行管理和技术上的创新。”对此,杨昌银将改造低产茶园、提高茶农收入的目光投向了底堡乡。

  “我们大力发展茶树新品种繁育推广,通过种苗发放、技术培训、栽培管理等,做大做强茶叶产业,鼓励更多贫困户入股茶叶基地,以茶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杨昌银在谈到茶叶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时如是说。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该公司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扶贫攻坚的号召,充分利用涉农企业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全力投身扶贫开发主战场,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通过广泛调查,认真研究,并聘请专家论证,2015年9月,该茶企出资250万元,五通村村委会出资82.7万元,底堡乡616户贫困户以财政498.96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入股,“沐川县龙神扶贫茶场”在底堡乡五通村组建成功。该项目规划建设标准化茶园868.99亩,目前栽种230亩,预计今年年低将全部完工。

  在茶场发展过程中,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该茶企提供种苗、技术、管理等,实行规模化种植、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双方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该茶企通过租赁土地的方式将农户的小块土地集中起来,建设茶叶种植基地;再以种植基地为载体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有序地从事茶叶采摘生产,使其每年既可以获得稳定的地租收入,又能在务工中获取劳动报酬,还能享受相应的利润分红。

  “茶园投产前(前三年),公司按银行贷款利息对贫困户进行保底分红,每户每年可获得400—500元的收入。”杨昌银介绍,从第四年茶叶投产后,底堡乡的616户贫困户将从茶场获得稳定的收入,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

  找准路径精确发力,茶企扶贫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杨昌银表示,目前,该茶企已在沐川县的4个乡镇、6个行政村、13个农经社,租用土地2420亩,受益农户达到451户。公司每年支付土地租金150多万元、支付务工费500多万元,基地农民户均收入达12000元以上。同时,公司还投资新建村组公路和连户公路23.2公里,兴修蓄水池42口1.2万立方米、灌溉系统10.2公里,大大改善了山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