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扶贫以政府为主体 真正的社会扶贫还未充分动员

15.12.2014  13:21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部署全面推进社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打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意见》指出,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成功经验,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特征。目前,我国扶贫开发事业还存在哪些问题?广大网友关心的创新社会扶贫参与方式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应该从哪些方面完善保障措施,强化支持政策?带着这些问题,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副司长刘书文和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曹洪民作客中国政府网,解读《意见》并与网友在线交流。

[ 主持人] 网友很想了解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扶贫工作具体都是怎么操作的?主要是谁在做?这个《意见》我们看到是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那么这样一个文件出台的背景和意义又是什么呢?

[ 刘书文] 大家提的这个问题很好,为什么在这个时间出台这样一个文件?大家可能特别需要对这个背景情况有一个了解。我简要地把文件出台背景的情况和出台的意义给大家讲一下。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我们的扶贫工作一直是我们国家扶贫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扶贫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扶贫为引领,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

定点扶贫,主要是指党政机关等单位定点帮扶一个或多个贫困县,这项工作主要始于1986年,目前参与中央层面定点扶贫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共310个,帮扶了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现了定点扶贫对国家592个重点县的全覆盖。同时在中央单位的带动下,省、市、县三级层层都开展了定点扶贫工作。二是东西部扶贫协作。是中央根据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于1996年安排部署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对口帮扶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目前,东部共有18个发达省市,这里面主要涉及到9个省市,还有9个经济规模比较大或者比较发达的市,帮助西部10个省、区、市,建立了扶贫协作关系,基本形成了政府援助、企业合作、社会帮扶和人才支持为主要内容的工作体系。

同时,军队和武警部队也是扶贫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目前也定点帮扶了63个贫困县,547个贫困乡、2856个贫困村。以上的这些工作虽然是政府发动,政府或政府部门为主体,但大多利用的是社会资源、采取社会形式,履行的是社会责任,在整个社会参与中起到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财富积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上热心扶贫、愿做善事的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越来越多,他们通过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募集款物、志愿服务等形式,积极投身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总体看来,我们的社会扶贫工作主要还是以政府发动,或者是以政府或部门为主体,真正的社会扶贫还没有充分地动员起来,还存在着动员组织不够、政策支持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很大程度上要看扶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要广泛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确保如期实现扶贫开发“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并提出了“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这对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对社会扶贫工作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