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精准扶贫中的难题 百名贫困村干部宜宾听课

20.04.2016  19:55

四川在线消息(邹霞 四川日报记者 颜婧 唐泽文) 精准脱贫如何与农村产业转型相结合?脱下“贫困帽”的群众如何保持发展动力?4月20日,来自宜宾、乐山、雅安、自贡、凉山等乌蒙山片区和凉山彝区的100名贫困村村委会主任、村长,参加在宜宾举行的省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培训2016年第一期省级示范班,他们将通过1天半的学习,解惑工作中的难题。

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陈开勇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全省实施农业产业扶贫规划以来,各级农业部门已下派了万余名专业人才到贫困村指导农村产业化发展,“目前反馈最多的信息是,各地存在产业发展方向不明晰、同质化发展严重、发展方式错误等问题。”因此,省农业厅联合市州多个市级农业部门,即日起召开6期示范班培训,课程包括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方式、脱贫攻坚实现途径、农机化发展形势等“接地气”的内容。

“我们村规划的是发展千亩红心猕猴桃产业,但土地资源有限,村民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科学种植不见起色,弄得我也没了信心。”上课前,筠连县高坎乡红旗村村委会主任李国峰正与其他村委会主任交流着,“课后一定要去把老师‘堵’下来,给我们的情况把把脉!”

每一节课程都是一本活教材。第一天的课程结束后,这些基层干部们心中舒朗了不少。记者看到李国峰专门在笔记本上将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讲到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新型发展模式重点圈出,并标示了自己的注解。他坦言,红旗村过去一直想进行类似尝试,但因为缺乏案例和数据支撑,没有尝试底气,“现在听到老师这样讲了,而且可以给我们进行专项指导,我一下就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