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与社保的精准与有效衔接

16.03.2016  10:55

 

我国政府制定了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战略部署。这一战略的突出特点是强调“精准”,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等“六个精准”,同时强调依据不同的致贫原因和贫困者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予帮扶,即所谓的“五个一批”。尤其与过去开发式扶贫显著不同的是,强调了农村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和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在精准脱贫中的作用,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互嵌框架。

现实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处理好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有效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精准衔接与有效衔接是关键。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水平瞄准,指的是在一个群体中识别出目标群体的精准问题,也就是找出谁是穷人的问题。谁是穷人,看似客观存在,但实际上取决于很多主观条件,如贫困标准和人口的确定,就有绝对贫困标准和相对贫困标准的做法,有单维贫困标准和多维贫困标准的做法,有客观条件审核和社区主观评议的做法。不管哪种做法,笔者认为,有三点需要把握:一是以家庭贫穷作为基本特征来识别贫困对象,不简单地把“”或“”划为要么是“扶贫户”,要么是“低保户”。二是坚持扶贫和低保的最低需要保障性质,不能随意提降标准,以保障温饱的“两不愁”为宜。三是在目前管理体系下,识别中应坚持“收入标准”为基本,其他环节如财产核查、评议应该是参考性质的。

二是垂直瞄准,指的是针对识别出的贫困家庭和人口所提供的支持的精准问题,目前,这方面既有对象上的错、漏问题,也有措施内容上的错位、缺位和力度不足问题。虽然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制度早就有,但因为资源不足、支持措施滞后等原因,使得长期以来建档立卡流于形式。此外,还有不少“药不对症”的错位问题,如许多部门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是自上而下统一设置的,不完全符合地方和贫困家庭的实际需求,而中央提出“五个一批”则是希望能够实现“对症下药”。

此外,脱贫攻坚的目标中,除了“两不愁”之外,就是教育、医疗和住房“三保障”。“两不愁”靠开发式扶贫解决增收问题,靠低保发挥补差作用和兜底作用。“三保障”的主体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涉及社会保障内不同制度的衔接问题。如在坚持低保的最低需求保障基础上,做好与支出型贫困有联系的“三个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之间的衔接。加强农民工在企业劳动的社会保险参保的权利保障,在城乡一体的基础上,试点扩大对贫困农民的就业支持等。

(作者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社会救助分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