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0万电梯将安电子眼 扫码呼救

11.09.2015  01:34

  暴雨天电梯也漏水,电梯夹人,被困电梯……电梯隐患与安全,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当你遭遇突发的电梯故障,除了原地等待救援,未来还可以通过扫描电梯电子标签,确定你的位置并呼救。

  成都近日出台更严格的管理意见,明确业主、物管、电梯企业、维保单位等责任,确保更有效的安全监管。9月10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成都市质监局、成都市房管局等部门负责人专门解读了新版的住宅电梯安全管理工作意见。其中,成都将用一年时间,在全市10万台电梯中,覆盖电子信息,市民扫码便知故障、维修信息,也可以呼救。此外经成都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排查,有2000台使用了15年以上的电梯,将接受安全评估,进行部件更新或更换。

   电梯出过什么故障 市民手机扫码便知

  成都市质监局副局长李可介绍,初步统计,全市电梯现已达10万余台(住宅电梯约占60%),总量列副省级城市第3位,约占全省电梯数量的70%,且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市电梯安全管理的压力不断增大。

  一台电梯,是否在健康运行,市民很快就能通过手机扫码来知晓。李可介绍,成都市将用一年的时间,在全市电梯轿厢内安装电梯安全3D二维码电子标签工作。乘客可通过智能手机扫描电梯轿厢内的电子标签上的二维码,了解本台电梯的基本信息,如电梯维保单位、检验单位、制造单位等,也可以参与对维保单位相关服务的评价。

  而电子标签也可以成为监管部门的“电子眼”,全面了解电梯维保、检验、故障等信息,对维保单位的定期维保情况进行监督,建立维保单位信用体系,发布电梯安全信息,通过电子标签的地理坐标定位信息,可快速查找电梯地理方位,实现对被困人员的及时救援。

   电梯发生事故 1小时内应上报质监部门

  《意见》对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业主应承担电梯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改造、修理、检验检测、安全评估等所需费用;按照规定归集、使用、续筹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确保电梯修理、改造、更新所需的费用。报投诉未履行电梯安全使用管理责任的物业服务企业,举报投诉未履行电梯维保质量安全责任的电梯维保单位。

  物业服务企业应配备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并严格执行电梯使用和营运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电梯安全管理档案。加强对维保单位履行维保合同的监督,详细记录每15天一次的维保情况,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企业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并接受每年一次的定期检验。

  电梯发生事故时,应当组织排险、救援,保护事故现场,并于1小时内报告所在地的质监部门。

   遇损坏电梯行为 建议业主拍照取证

  “小区的电梯,是业主们的共同财产。但不少业主对自己的监督责任比较淡漠。”成都市房管局物业管理处副处长张睿介绍,一些小区,到了电梯需要大修的时候,业主们才意识到问题。张睿建议,平时在电梯使用中,如果遇见电梯使用人不爱惜电梯、损坏电梯的行为,业主们应该拍照留证。他举例说,此前有小孩在电梯里撒尿,导致电梯主板短路损坏。因为有录像证据,这个男孩的监护人承担了赔偿责任。

  而如果物业服务企业对电梯维护“不作为”,业主也可以向房管局举报投诉。经查实后,将对物管公司进行扣分。如果当年物管公司评分低于75分,将不能接管新的项目。 华西都市报记者 赖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