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金融双向开放 推动人民币加入SDR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转变外汇管理和使用方式,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
对于以上内容,业内专家解读称,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是提升我国金融业整体竞争力和稳健程度的现实需要,也是更好地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有效路径;而人民币纳入SDR将被解读为IMF对人民币作为自由可使用货币的官方背书,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日益凸显的重要性得到了国际认可,这还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国内金融改革以及资本项目开放进程。
“走出去”与“请进来”并重
“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包括‘走出去’和‘请进来’两个方面。”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在接受采访时解读称。
他表示,前十年,我国金融业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等“请进来”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经济竞争逐渐成为大趋势,中国本土金融机构也迫切需要走出国门,为客户提供全球化的金融服务。
随着中国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的筹建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
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2004年至2014年十年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市场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间,海外并购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5%,交易数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5%。仅2014年,中国企业就完成了154起海外并购交易,交易金额高达264亿美元。
杨驰表示,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金融机构海外业务的比重和贡献度将显著提高,通过参股控股海外金融机构、自建机构等方式,逐步建立起全球化的服务网络。
其实,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试点探索已经伴随着金融改革而不断深入。10月30日,央行发布了《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对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不断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以及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切实防范风险五方面内容提出了共计40条指导方案,被业内称为“上海自贸区新金改40条”。
在外汇管理方面,杨驰称,外汇管理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落实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主体作用的现实需要,也有利于降低跨境贸易投资的成本,方便我国企业走出去、请进来,打通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本流动渠道。在人民币进入双向波动阶段、外汇流入流出渐趋平衡的背景下,实施外汇管理负面清单的时机基本成熟。
人民币加入SDR是大概率事件将助推资本项目开放
正值“十三五”规划落地期间,目前在国际金融市场一个“炙手可热”、备受关注的话题莫过于人民币能否加入SDR。对此,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于近日召开董事会会议,讨论对SDR货币篮子的可能调整。决策公布日期尚不确定。
事实上,中国政府最近几个月在人民币纳入SDR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如针对IMF8月评估报告提出的几项技术性问题出台相应直接解决措施、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并展开中美、中英政治对话。
在具体措施上,比如8月11日出台的人民币中间价汇率机制改革;再比如,自10月9日起,财政部开始按周滚动发行3个月贴现国债,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通过以注册制的方式允许国外中央银行、主权财富基金和国际金融机构进入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7月14日)和银行间外汇市场(9月30日)的资格,央行还批准一些机构投资者获得进入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资格。
对此,朱海斌认为:“IMF董事会将很有可能在本月做出支持人民币纳入SDR的决定,新的SDR货币篮子也将于2016年10月1日启用(根据IMF8月通过的决议)。”
在杨驰看来,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实现资本项下自由可兑换和加入SDR,将促进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增强海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积极性,加速人民币从贸易货币、投资货币向储备货币深化。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将有助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提高金融安全。
朱海斌也进一步表示,从长远角度讲,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取决于两个因素。首先,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的经济表现。20世纪80年代,日元国际化在一段时期内非常迅速,但90年代后日渐衰落,为中国提供了前车之鉴。其次,中国资本账户和汇率机制的演变,以及人民币计价金融工具的发展对投资者产生的影响均将比获得SDR一篮子货币这一标签的意义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