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部门突击鱿鱼面佐料作坊 设施不达标涉无证加工

07.03.2014  00:18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杨丹 吴忧 摄影 赵霞) 两口水池、几个不锈钢桶、一堆姜蒜香料、一口土灶,如此简陋的房屋内,竟是鱿鱼面的臊子等添加佐料的加工作坊。6日晚上,成都市食品药品稽查总队展开突击行动,突击检查了隐藏在双流九江街道通江社区一个塑料厂厂区内的食品加工作坊,初步调查显示,该作坊不具备生产加工食品的条件,且未办理相关许可证书。目前,执法部门已对该作坊予以封存处理。

      屋内恶臭 隔壁就是公共厕所

      下午6点半左右,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当地,执法人员告知,当地有群众举报,在这里的一个塑料厂内隐藏着一个非法食品作坊,经过前期摸底调查,已掌握到基本情况,马上要对这个作坊进行突击检查。

      在这个位于双流九江街道通江社区的兴金达塑料厂门口,执法人员与厂区负责人短暂交涉,直奔被群众举报的小屋。

      打开小屋,恶臭中有生物品腐朽的味道和臭鸡蛋味道。走进小屋,只见门口有两口大水池,贴有瓷砖;水池旁边堆放着几个不锈钢桶,桶内放有泔水等;桶边还用塑料袋装着生姜、蒜头、香料等;在小屋的最里面,有一口土灶,灶上放有一口大锅,顶上还有简易搭建的抽烟设备。

      记者注意到,在小屋的旁边,就是一个公共厕所。据该厂区负责人潘先生介绍,这个塑料厂有工人数十人,员工的食堂和厕所都在旁边,工作车间距离较远。

      潘先生说,自己并不是这个作坊的老板,“这个房子是借给别个的,一个朋友,他就拿起来炒鱿鱼那些,做鱿鱼面,我也不晓得他是不是有证。”潘先生说,因为双方关系很好,借用房子没有收取任何租金,也没有签订租房合同,“年前才过来的,才两三个月。我觉得搞得还是干净,搞得不干净我都不得干嘛。我想他又不是做毒品、做炸弹,有没得证也没得关系吧?

      关起门炒鱿鱼 小作坊被举报

      执法人员介绍,在上周,执法部门接到了当地一名群众的匿名电话,反映双流九江街道通江社区一个塑料厂厂区内隐藏着一个食品加工作坊,且气味重,专挑人少的时候工作,怀疑是一个非法加工食品的黑窝点。

      接到举报信息后,执法人员立即对小作坊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人员发现,该作坊的开工时间不固定,经常在深夜加工,且作坊周围散发有恶臭,厂区门口还养有恶犬,戒备森严。因此,执法人员在前期摸底后,深入研究了突击方案,决定在6日晚上进行突击检查。

      尽管作坊内迟迟没有动静,未避免相关人员有所察觉,迅速毁灭证据,执法人员提前对作坊进行了突击检查。

      执法人员说,在检查中发现,该作坊无法出示食品工业产品许可证,生产加工场所内两个水池无任何标识,生产加工场所临近卫生间。“如果实在门店上加工佐料,门店证件齐全就可以了;如果没有在门店上加工,要在另外的场所加工,那就应该办理食品工业产品许可证。”执法人员解释,初步调查显示,该场所并不具备加工食品的必要设施和条件,“消毒设施没有,清洗设施也没有,必要的更衣间也没有,旁边还是厕所……

      臊子供应两家店 搬到城外避油烟

      在检查时,作坊的负责人并不在场。直到晚上8点过,经过执法人员的多次催促,作坊的负责人付先生赶到了现场。

      在简单询问后,执法人员对付先生出具了执法通知书,要求其第二天到执法部门接受进一步调查。随后,执法人员将现场进行了封存。

      付先生开着一辆面包车来到现场,这也是用于送货的车辆。付先生介绍,自己并不是鱿鱼面馆的老板,老板是他的姐姐,姐姐一共开了两家店,分别在成都西门的光荣小区和大石西路附近。付先生介绍,他帮着姐姐送货,“鱿鱼都是直接从五块石拉过来的,进货的单子都有,他们(批发商)都是有正规营业执照的,都是‘大执照’,我们店上也有证件,手续都是齐全的……

      执法人员对其解释,就算其门店证照齐全,开办食品加工作坊,也需要办理相应的证件。付先生表示了认可,接受了执法部门的处理意见。

      “才搬过来两三个月,一个月就弄三四盘。”付先生说,“就是怕味道大,油烟大,才搬到城外头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