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临终“托孤” 社区帮她照料儿子13年

29.05.2014  10:25

 

十多年来,张光忠一直得到社区的关心和照顾。

        13年前,家住达州通川区西城街道办事处永丰街居委会的赵茂碧老人去世前,曾多次找到居委会主任,将自己的遗嘱、房产证和近万元现金交由居委会保管。随老人资产一起被托付的,还有她年逾不惑、智力上发育有些迟缓的小儿子张光忠。13年来,居委会(后成为社区)一直坚持履行诺言,不仅帮张光忠找到了工作,还经人介绍为他成家。

        今年,张光忠已到退休年纪,5月9日,永丰街社区将保存的1万多元钱悉数交还给他。 13年前母亲曾3次到居委会“托孤

        张光忠今年55岁,小学文化。17年前,30多岁的张光忠还没结婚。1997年,张光忠所在企业破产改制,和母亲赵茂碧相依为命生活。因丈夫早亡,赵茂碧省吃俭用,为长子建起了一套房屋。

        2001年,赵茂碧患高血压病故。去世前,她曾三次到居委会,希望工作人员帮她照料智力较常人低、反应木讷的小儿子张光忠。据原永丰街居委会主任吴世英回忆,她和赵茂碧是多年邻居,13年前的一天,赵茂碧找到她,说张光忠没工作,自己撒手人寰后,张光忠的生活令人放心不下,希望居委会帮忙照顾。

        面对邻居的嘱托,吴世英虽有迟疑,但在与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熊玉斌商量后,她最终同意接受了赵茂碧的恳求。然而半月过去了,赵茂碧没将房产证和退休金交到居委会,却找到多名好心人帮忙,表达了希望对方照顾张光忠的意思。

        两月后,赵茂碧的身体每况愈下。她带着房产证和9000多元退休金来到居委会,将一封拟好的遗书递给吴世英。事后,张光忠解释,母亲思来想去,最终觉得还是找居委会更可靠。两页遗书密密麻麻写满牵挂儿子的话

        这封遗书一直被吴世英保存在箱底,至今完好无损。在两页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遗嘱中,大半文字是赵茂碧在弥留之际,请居委会帮她照顾儿子的恳切之词,以及她对儿子的期望。赵茂碧立下遗嘱,等她去世后,房屋产权为张光忠所有。此外,在遗书中,赵茂碧自愿将多年来的退休金和积攒的积蓄共计9000多元,全部交给居委会统一保管。“她担心自己走后,儿子拿到钱挥霍,很快就所剩无几了。”吴世英说。

        母亲去世后,为了生活,张光忠曾为居民运送煤炭,但做了几个月,不但没赚到钱,反而欠下了2000多元债。无奈,吴世英为他说情,并用赵茂碧留下的钱,补上了这笔欠款。牢记嘱托社区保存房产证和老人遗产

        吴世英时刻牢记邻居的临终嘱托,将张光忠当成亲儿子看待,常让他到自己家吃饭。通过社区努力,张光忠后来在社区找到了一份清理垃圾的工作,每月收入500元。除留下一部分作生活所用外,吴世英决定每月从中拿出50元,帮张光忠在银行存定期。

        “为他存些钱,以后他可应急。”吴世英说,10多年来,张光忠的卡上已存了4900多元钱。

        从2001年至2005年,张光忠的哥哥曾多次找他,商量取回母亲留给张光忠的房产证和7000元钱,希望自己可分得部分资产。但社区认为,赵茂碧临终前的遗嘱明确说明,房产证和钱均为张光忠所有,所以一直没拿出房产证和钱。

        熊玉斌说:“社区必须坚守对赵茂碧许下的诺言。”经社区调解,张光忠哥哥最终尊重了母亲的遗愿,放弃争夺房产。事无巨细找对象社区也帮忙把关

        2006年,社区先后为张光忠介绍多名女子,都没成功。后来张光忠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子。该女子带着一个女儿生活,经几次接触,两人决定在一起。

        面对张光忠的终身大事,吴世英没有撒手不管,而是代表社区把关,两人婚后关系一直很和睦。

        今年,张光忠已到退休年纪,5月9日,社区决定将代管资金以及每月给他的定期存款和利息共计13937.93元交给他。“感谢吴大姐、熊大姐和永丰街社区对我这么多年的关心和照顾,你们是我的亲人!”张光忠接过钱,感动得热泪盈眶。

        3年前,社区为张光忠办理了低保,如今他正在忙着填报社保手续,等待社保部门批准。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赵权军实习生刘慧艳摄影报道

        原标题: 老人临终“托孤” 社区帮她照料儿子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