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走过20年,“人人公益” 打造爱心平台

22.04.2014  11:27

(记者 王晓东)今年是中国互联网接入20周年。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浪潮正在从购物、社交、教育等各个方面重新定义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公益行业从最初的简单通过网站传播公益信息,到公益机构纷纷建立专业的公益网站,再到2008年汶川地震后互联网捐赠平台的开通,直至时下甚嚣尘上的移动互联网公益。毋庸置疑,互联网正在变革着中国的公益事业。

 

723事故后,章子怡在微博上为孩子祈祷,引发上万网友转发。微博截图

  2011 “7·23”动车事故幸存者小伊伊的生死曾经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从小伊伊的家属在网上发出《请保住伊伊的双腿!》到铁道部邀请北京专家赴温州对小伊伊进行会诊;从章子怡发布“伊生伊世,平安美丽”的微博到无数网友给伊伊“写信”;从名为“珠海政协委员”的博主发出“转发一次,捐款一元”,到活动结束时“爱心微博”共被转发907382次,博主兑现承诺捐款1072417.20元。我们不难发现,网络已经成为了一个汇聚爱心最高效的平台,并在社会中承担起了越来越艰巨的传播正能量的责任。

 

过国亮微博上的“绝唱”。微博截图

  2014年3月22日,“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条消息,标题为“腾讯公益,救助患癌首席记者”。邓飞同时写道,“已捐十元,请帮助我们这个记者同行,拜托大家!”不到一个小时,邓飞再次转发了这条消息,告知大家可以“修改和增加捐款”,自己再为这位记者捐款500元。至3月29日,仅在腾讯乐捐平台便已募得314432元善款。虽然《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之一的过国亮最终因肝癌晚期医治无效而去世,但他除了留下惋惜和思念,更留给全体媒体人一份珍贵的礼物--由他推动发起的“媒体人义助基金”。

公益借助的是公众的力量,因此对于公益组织的传播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作为诞生在互联网上的公益组织,网络环境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前进步伐。

 

爱心衣橱为孩子们带去了御寒保暖的新衣服。爱心衣橱供图

  “2013年,我正式全面接手了爱心衣橱网络部的工作,切实体验着网络世界的风起云涌。面对互联网这个多变的工具,网络部一方面坚持守住爱心衣橱熟悉且有口碑的领域,比如微拍卖、微公益等活动;另一方面敢于积极尝试新工具、新平台、新活动。在广泛扩大爱心衣橱网络影响力范围的同时,在重点平台和活动上重点投入精力,这样的思路和工作方法让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 爱心衣橱公益项目网络部负责人陆学鹏告诉记者。

  “爱心衣橱”缘起于主持人王凯的一条微博:“每个主持人都有一大堆淘汰下来的出镜装,也有很多朋友问过我能不能买到一模一样的。我突然有个想法,开个网店。把每件衣服配上原主持人的出镜照片在网上卖掉。然后把钱捐给民间慈善团体”。微博发出后,受到了马洪涛等主持同行的热烈响应和众多网友的赞许。于是,2011年6月6日,爱心衣橱基金正式成立。到目前为止,参与到爱心衣橱捐衣活动中的明星、主持人已经过百位,其中包括邓超、孙俪、大S、董卿、郭德纲等众多“大腕”明星。

  “爱心衣橱从一开始,骨子里就有互联网的基因,甚至是社交网络的基因。在爱心衣橱发展的道路上,互联网起了非常重大作用;爱心衣橱也非常愿意和敢于在各种各样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尝试。”据了解,爱心衣橱从成立至今,通过网络募捐善款已达300余万元;通过中国青年网、人人网等网络平台共招募志愿者2000余名。“可以说,没有互联网就没有爱心衣橱。”陆学鹏向中国青年网记者表示。

  2012年4月,爱心衣橱首次在北京发起了闲置衣物项目。2013年,通过微博、微信、陌陌、豆瓣公益、微公益等平台,捐赠闲置衣物活动的信息得到了广泛传播,大家纷纷来到离家不远的捐助地点,上千人参与到了活动当中。“甚至有90岁的老太太打来电话要捐衣服,网络和移动社交平台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是公益组织需要的,这些平台为公益机构的传播、组织活动等各方面都打开了新思路,与大众的沟通交流也更加即时顺畅。”陆学鹏向记者表示。

  据麻省理工学院新媒体行动实验室2010年发布的《中国公益组织互联网使用情况分析》显示,在参与调查的401家公益组织中,56.1%的组织拥有自己的博客,49.1%的组织拥有自己的论坛。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对所调查的401家组织来说,提高本组织与其他公益组织之间互相交流、协作等组织能力,以及认为提高本组织的公众知名度是传播需求最为重要的,分别约为31.9%和31.7%。互联网让公益项目的传播变得快速高效,让公益资金的筹集变得简单便捷,让公益组织的执行变得透明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