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于海南的阳光康养产业

11.12.2014  20:45

  打造优于海南的阳光康养产业

  攀枝花城市转型和康养产业发展样本调查

   签约240亿 康养产业迎巨大商机首届中国康养产业论坛在攀枝花举行

   

   冬日暖阳,如沐春光。12月6日—7日,由民革中央和四川省政协主办、攀枝花市和秦皇岛市等承办的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各界代表500余人齐聚阳光花城,围绕“养老养生与经济转型”主题,就康养产业与城市经济转型、城市环境与康养、医养融合、康养政策等深入探讨、交流经验,共谋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良策。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宜居环境被摆上重要位置,刚性消费需求的增加带来康养产业市场的广阔空间,在巨大的需求面前,康养企业将迎来巨大商机。

  本届康养论坛,共有73家企业、5家相关协会来到攀枝花考察、洽谈。在闭幕式上,共有21个项目进行集中签约,项目投资额超过240亿元,包括北京太阳城养老投资战略合作项目、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战略合作项目、四川中航通用航空产业集团攀枝花航空旅游城项目、香港嘉华东区嘉华国际康养城项目以及四川足球俱乐部盐边昔格达温泉体验康养项目等。

  本届论坛还通过了《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攀枝花共识(草案)》,与会嘉宾就康养产业发展路径等达成共识。草案提出,自首届论坛起,每3年在攀枝花和秦皇岛两市分别选择“一冬一夏”时节,轮流举办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闭幕式上,攀枝花市将向下届论坛举办地秦皇岛市移交了会徽。

   打造优于海南的阳光康养产业攀枝花城市转型和康养产业发展样本调查

   老人们在攀枝花一康养中心享受阳光。

  12月5日上午,在距离米易县城4公里远的贤家旅游新村,远处山峦起伏,近处灰瓦、白墙构筑的小楼错落有致,三三两两的老人惬意地晒着太阳,话着家常,宁谧、和谐的乡村生活图景令人向往。

  这只是攀枝花阳光康养产业的一个缩影。

  2010年,攀枝花市明确提出将“中国阳光花城”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4年过去了,攀枝花康养产业带动城市转型发展已然取得重大成效,正积极推进建设中国阳光康养试验区,与此同时攀枝花也成为全国城市转型和康养产业发展的典型样本。

   政府:大力发展康养产业

  “发展康养产业是攀枝花这座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转型发展的需求,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钒钛之都与阳光花城要齐头并进,相互促进。”攀枝花市旅游局副局长彭德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依托独特的阳光山水生态环境、冬暖夏凉四季宜人的气候以及由此衍生和孕育的得天独厚的健康养生资源,瞄准需求巨大的养老养生市场,攀枝花高位谋划,抢占市场。

  2012年,攀枝花编制《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2012—2020年)》,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目标,构建了目标体系、创新模式、配套规划、体制机制与政策保障共同支撑的综合性规划。2014年,攀枝花又发布《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试验区发展规划(草案)》。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罗布江村表示,成昆复线铁路建成后,成都3小时就可抵达攀枝花。同时,攀枝花正在加强机场链接力度,加快高速公路建设,预计在2018年攀枝花的交通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农民:康养旅游带来实惠

  在攀枝花,乡村康养旅游遍地开花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在米易县安全村,游客可亲自耕种、采摘,满足城市人归农的心愿。该村支部书记曾茂红告诉记者,在统一规划建蔬菜大棚之前,村民年人均收入为6500元,到了2013年翻了一倍。

  在东区阿署达村,由华西希望集团投资130亿元建设的阿署达花舞人间项目则给这个以彝族村民为主的村子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阿署达一期采用村民自筹+村社补助+镇政府奖励的方式共建设22幢共88套新居。”阿署达村所在的银江镇副镇长起运威坦言,在新村规划之初,村民们并不十分支持新居建设,但在一期建成之后,很多村民抢着报名。“接下来还会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在今年年底前完成598户安置房修建工作。”

  无论是安全村抑或阿署达村,它们都只是攀枝花旅游新村项目的切片。据了解,规划首批集中打造的16个特色旅游村、镇现已初具雏形,在以游养农,以农促游,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给农民生活带来了改变。

   游客:对阳光城情有独钟

  “我太爱这里的阳光了!之前在成都我每天几乎都在床上或者医院度过,经朋友介绍,我才来攀枝花4天,现在已经可以拄着拐杖到处走动了!”在位于仁和区的西蜀阳光花园大酒店内,记者偶遇了正与老伴儿漫步林间的陈婆婆,她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常年的内风湿来到攀枝花后有所好转,今年准备住3个月,并打定主意明年再来。

  同样在仁和区过冬,今年68岁的李阿姨夫妇同样对攀枝花情有独钟,记者在与她聊天时得知,她与老伴儿已经在攀枝花度过了7个冬天,每年11月两人都从成都驱车来到攀枝花,等过了春节,两人又返回成都。“相较于海南、昆明,这里交通更便捷,生活、饮食等也更习惯。”李阿姨说,现在,更多的朋友、同学、同事也跟随他们来到攀枝花过冬,熟人多了,就更好玩了。

  记者走访发现,在攀枝花的3区2县,康养旅游酒店或农家乐的收费一般在每人2000-4000元/月,包括吃住、休闲娱乐以及常规体检等项目,性价比相对较高。现在每年自发来攀枝花过冬的老人已经超过3万人。

   企业:看好价值投资洼地

  目前房间已经全部订完。”“周末我们的酒店一般满员,在建的老年公寓也开始接受预定。”

  在走访之中,记者所到的乡村旅游酒店、农家乐以及老年公寓,在问及入住率时,所获得的答案出奇地一致。

  攀枝花康养产业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投资。记者在6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投资推介会上得知,攀枝花市谋划推进7大类225个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1727.6亿元。

  华西希望集团副总经理张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说新津的花舞人间项目是1.0版本的话,攀枝花的花舞人间则是2.0版本。成都看花花期只有1个月,而攀枝花四季有花。”

  “虽然在交通、基本医疗设施等等方面还有一些掣肘,但是攀枝花的阳光、空气、水是最好的、最均衡的资源。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困难的解决,打造优于海南的康养产业不是不可能。”中国太阳城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凤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候鸟迁徙是出于本能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而今年很多老人在攀枝花甚至订不到房,这就是攀枝花的优势也是企业投资的优势。

  专家访谈 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携50家医院建华西医院联盟 在康养产业发展中,医疗占比较大。那么与国外康养模式相比,国内康养有何不同?李为民认为,“国内的医疗报销只能住院报销,而住在养老院、康养机构的费用不在报销范围。所以,很多老人会选择住在医院,由此占用了很多医疗资源。”李为民向记者表示,如果国家能够实现养老报销,就可节约更多的医疗资源。 李为民在采访中透露,华西医院已与攀枝花市政府签署了《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川21个市州中首次将攀枝花中心医院纳入“华西医院联盟”。李为民表示,在一年内,华西医院还将在21各市州与50家医院建立联盟,实现华西医院资源的“共享”。 李为民说,建立华西医院联盟主要有四点作用,一是这些与华西联盟的医院可以挂牌华西医院,由华西医院派驻医生进行指导;第二是对这些医院疑难杂症提供技术支撑,还可对病人开辟绿色通道,不需挂号直接到华西医院进行治疗;第三,临床创新和形成区域互动医疗平台。最后,构建共赢医疗生态圈,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中国太阳城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凤泊: “50后”将成养老产业刚需主力 “正在退休和即将退休的50后将成为中国养老产业的刚需主力。”朱凤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0后”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人,他们阅历丰富,学历、收入较高,他们的养老生活需要多元化,既要维护一个健康的身体,又要畅游名山大川、肆意潇洒,与建国前出生的一代老人在养老选择上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进入中高龄阶段的“50后”多会选择机构养老。 朱凤泊多次表示,康养并不是建多少医院,也不是建多少养老院,不是旅游,也不是治病,而是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打造康养产业只需保障人最基本的生活、居住条件即可,更多的是回归大自然,与植物、阳光、空气、水等资源融合。” 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养老产业融资不易,如何破解?朱凤泊说,中国太阳城集团正在探索通过企业间资源整合,打造养老产业联合体,从而吸引资金投入。“如果把康养产业发展比喻为一双鞋,就是一双光鲜亮丽的鞋子,但长久以来政策碎片化、难落实以及制度保障跟不上等难题就像崴了的脚,穿进漂亮的鞋子却不能行走,所以亟需要解决这些难题。”朱凤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