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最后一公里”建新家 过新年

17.02.2015  10:26



修了路,运送建材方便了,乐和康再过两个月就能搬新家。


  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村龙竹坪组,48户重建户房屋主体已全部完工

  2月15日下午6点,芦山县城郊一个山坡上,夜色已逐渐吞没山间,58岁的王泽群和57岁的李德香,才沿着蜿蜒的水泥路回家。“现在路好走了,一会儿就能到,也不怕摔跟头。”两人的家在芦阳镇黎明村龙竹坪组,一个位于半山的小平台上,通过一条水泥路与山下的省道210线相连。就是这条长约1.1公里的水泥路,彻底改变了龙竹坪人的生活。

   新房装修材料拉到家门口

  从芦山县城出发,沿省道210线往雅安,出城不远左侧有条水泥路,便是通往龙竹坪的必经之路。沿水泥路上行约800米有个垭口,过了垭口,水泥路变得平缓,再前行300米便是龙竹坪,这个相对平坦的半山平台,周围已有10多幢房子拔地而起。

  乐和康的家也在其中,是一幢即将装修完工的木架房。房子占地面积约130平方米,为木质框架结构,设计为2层,旁边有偏房。“去年8月动工的,还有两个月就能入住了。”34岁的乐和康说,自己全家共6口人,老房子在地震中倒塌,但由于龙竹坪一直不通公路,所有建材都运不上山,重建一直无法展开。由于居住条件恶劣,妻子带着两个儿子,住回了山下的娘家。直到去年4月水泥路通车后,修新房的事才重新提上了日程。

   齐心协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4·20”地震后,龙竹坪组受损严重,共有21户倒房户需要立即重建。然而地震后半年,相关部门来督察农房重建进度,发现全组竟无一户重建户动工,唯一原因是“不通公路,建材运不上来”。

  “那就先修路!”联系黎明村的芦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骆志勇记得,筑路行动是2013年10月17日开始的,乡亲们集资了3万元,雅安市国资委支持了3万元,芦山县委办支持了2万元。12天后,一条4至5米宽的碎石路,从龙竹坪直通山下省道210线边。“但大家一试,发现碎石路根本承受不住重车。”于是2014年2月初,各方为龙竹坪争取到了62.5万元的通村水泥路硬化项目。同年4月17日,水泥路通车,龙竹坪灾后农房重建正式启动。

  水泥路建起后,龙竹坪人的生活驶入了“快车道”。在乐和康家的旁边,一幢新房才完工几个月,主人乐文刚已经搬了进去。“一共120平方米左右,连装修一起花了16万多。”乐文刚掰着指头算,国家补贴了3万元,政府3年贴息贷款,剩下的是自家积蓄。站在自家地坝里,乐文刚恰好对着那条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水泥路,“如果不是这条路,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回龙竹坪。

  现年34岁的乐文刚,14岁上完初一就辍学了,后来就一直在外打工。因为交通闭塞,长大后他没再回龙竹坪,因为回来连对象都找不到。2005年,他到相邻的名山区做了上门女婿。“女方也在农村,但是通公路。”让乐文刚遗憾的是,这段婚姻在2012年到了尽头,他独自一人回到了芦山,在县城里租了房子打工,希望挣了钱在县城按揭买房,“但公路修通了,还是回来好,住着比城里舒服,而且要进城也方便,骑摩托车只要10多分钟。

   产业起来就不出去打工了

  乐文刚的摩托车是2008年在名山时买的,买车后偶尔回龙竹坪看望父母,只能把车寄放在山下亲戚家。公路修通后可以直接骑回家。作为一名装修仿瓷工,他平均每个月有5000元收入。“房子修好了、装好了,但是家里空荡荡的。”乐文刚希望,今年能够攒几万块钱贷款还了,再把家电、家具添置齐,“等这些整好了,还是想再讨个老婆。

  上个月,乐文刚家里还种下了4亩茶叶。“农房重建的同时,龙竹坪也要发展产业。”骆志勇说,去年公路修通后,县上曾邀请川农大的专家来调研,专家们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种植高山云雾茶、旱烟等的建议。目前,全组茶叶种植面积已有200多亩。“希望能尽快见效。”乐文刚打算,将来产业发展起来,收入能够接近打工的水平,他就不再外出打工了。

  晚上7点,站在龙竹坪垭口,能看到县城的万家灯火,山间也升起了袅袅炊烟。王泽群和李德香到了家,取出从山下置办的瓜子、花生、糖等年货和家人分享。乐和康也招呼工匠们收了工,走进厨房取下腊肉、香肠,准备给大家做晚饭。(记者 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