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 教师节专题】“教书+育人”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访国务院特贴专家彭汝芳教授

21.09.2017  10:32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的活动。在西南科技大学,也掀起了“争做黄大年式优秀教师”的热潮。即日起,本网推出“向党的十九大献礼”系列报道,展示我校优秀教师、优秀科研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等的风采,以期让全校师生学习他们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教书+育人”才是正确 打开方式

                                      ——访国务院特贴专家彭汝芳教授

   

其实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成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这是学校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彭汝芳教授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今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彭汝芳教授作为国务院特贴专家获得表彰,并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发言。

彭汝芳,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首批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记者见到她时,时时微笑的脸庞显得谦逊和蔼。知性的她,更像一位文艺青年,而不是一个权威的材料科学家。

关于彭汝芳的先进事迹,此前已做过多次报道,这一次,我们独听她的内心世界。走进彭汝芳的办公室,就能看见各种各样的参考文献和资料夹整齐地罗列在书柜里,宽敞的办公桌上放着两台电脑,都在运行中,手边还有几本专业书籍,这里是知识的海洋。

自1993年从教以来,彭汝芳带领着科研团队在专业领域和学校学科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她自己始终坚持在科研一线。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难以攻克的问题,彭汝芳从不被击倒,反而会马上追根溯源寻找问题本质。“我会在与专家、学生的讨论中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平时在工作中有灵光一现的想法也会马上记录下来。” 彭汝芳说,在平时的研究中她会以学生和实验为主,反复尝试,直到解决为止。

彭汝芳坦言,在科研的道路上,她并不刻意追求一定要达到什么高度,取得什么成就:“我认为,对待事情认真敬业,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准确地说,就是我的认真成就了我的今天。”但彭汝芳补充道:“年轻人还是要有所追求,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在彭汝芳心中,“育人”的重要程度要高于“教书”,“有德无才要慎用,有才无德小心用,有德有才要重用”一直是她工作的准绳,她认为对学生品德和素质的培养很重要,毕竟学生最终走出去要经历的,还是社会。

彭汝芳认为,作为一个学科的领头人,教书育人和研究探索是一个相互促进、并不矛盾的过程,将科研做得更好,就能给学生提供更高的学习平台,而自己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研究。彭汝芳说:“我会把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本科生教学中,我会使用科研中遇到的实例来讲解,这样更有效果。“

在谈到“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时,彭汝芳表示很赞同黄大年的态度。她认为现在的科研都需要共享、共赢发展,在互相交流中推动领域发展。当然,彭汝芳也谈到,身为科学家也应该注意劳逸结合。“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科研工作也需要放松,保证好身体的健康,才能更好更加长久地工作。”(吴安辉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