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精准拓宽增收路

03.07.2017  19:27

 

   (温未希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去年政府出资3.5万元为我一家四口修了新房。政府还给我提供村道保洁员公益岗位,每月有690元。另外我个人还有150多元的低保金,村支书又帮我联系了半成品手套加工,一个月下来另有500多元的收入,今年总算脱贫了……”6月20日,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丹松村的贫困户潘仕群,高兴地对前去了解脱贫情况的丹林镇组宣委员黄垭婷说道。
    笔者在潘仕群家中看到,4间屋子宽敞明亮,100多平方米的水泥院坝干净整洁。刚刚清扫完村道归来的潘仕群,正坐在手套加工机器前打手套。
    10年前潘仕群的丈夫患病去世后,抚育3个孩子的重担就压在了她瘦弱的双肩上。之前,她家中每月的固定收入只有100多元的低保,潘仕群只能靠打些零工、做些散活来贴补家用,而破旧的土墙瓦房也多处开了 “天窗”,一家人的生活极为困难。2015年,丹林镇政府将她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
    黄垭婷告诉笔者,丹林镇党委政府在精准帮扶潘仕群脱贫过程中,打出了系列“组合拳”:首先,继续将潘仕群列入低保救助对象;然后,通过贫困户建房政策为潘仕群争取到了3.5万元的建房款,让她及时将房屋进行新建并硬化了院坝;在公益岗位分配上,丹林镇又为她提供了每月690元的丹松村村道保洁员岗位;最后,考虑倒潘仕群每天都有一定的空闲时间,丹松村党支部书记汪港还专门到镇上联系了一个劳保手套加工企业,每半月按时将半成品手套送到潘仕群家中让她加工后,给予每副手套0.2元的加工费。一个月下来,潘仕群靠着加工半成品手套就增加了500多元的收入。
    “住新房、吃低保、当保洁员、加工劳保手套,现在生活能变好,真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我有了能力后,也要力所能及帮助村里人,带动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潘仕群对黄垭婷说。
    自去年以来,丹林镇通过生产就业、医疗扶持、低保兜底等“组合拳”式的脱贫举措,全镇建档立卡的299户贫困户931人全部实现脱贫,摘掉了穷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