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大峡谷 一心为人民——独龙江卫士戍边70载践行忠诚

30.07.2022  16:04

  新华社昆明7月29日电 题:扎根大峡谷 一心为人民——独龙江卫士戍边70载践行忠诚

  新华社记者王长山、吉哲鹏、赵珮然、王研

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民警在边境巡查(2019年4月20日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1952年,部队官兵翻越高黎贡山,进驻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便在“极边之地”扎下根来。70年来,一代代边防官兵和民警初心不改,发扬“艰苦不怕吃苦 封山不封脚步”的传统,传承“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的精神,克服恶劣条件,服务独龙族群众,守护边疆和谐安宁,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戍边奉献”的壮丽篇章,在大峡谷里竖起丰碑。

  70年热血忠诚 8位烈士长眠于此

  独龙江乡是独龙族聚居地。这里条件恶劣,每年10月到来年5月,大雪封山,与外界隔绝,曾是云南乃至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20世纪50年代,一群青年扎进独龙江,拉开戍边为民的序幕。70年来,一代代边防人驻守在这里,甘于寂寞,戍卫边疆,服务人民。“人吃的东西少,吃人的东西多。”独龙江自然环境恶劣,人民容易被毒虫、毒蛇、野兽咬伤。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教导员苟国伟说,从列兵到烈士的距离并不遥远。

 当年独龙江边防官兵巡逻途中经过吊桥(资料照片,怒江边境管理支队 供图)

  曾经,从贡山县城通往独龙江的公路不足百公里,越野车颠簸7个小时左右才到。为圆群众修路梦,官兵助力打通首条通往外界的独贡公路。搬巨石、抬木头、修防水沟……2001年,北京籍战士于建辉义务参加修筑人马驿道将石头移到路边时,因路基不稳,连人带石掉进独龙江,瞬间被吞没,至今没找到遗体。他年迈的父母辗转从北京来到怒江,想进独龙江见见儿子战斗的地方。当时大雪封山,内外隔绝,老人未能如愿,远远望着独龙江方向痛哭不已。

  1964年,张卜执行查界任务时突发疾病,因大雪封山,无法运出医治不幸牺牲;1971年,邱旦史在巡查界桩时被野兽袭击牺牲;1977年,张其芳在执行边防保障任务时,摔落深崖牺牲;1974年,孔玉录为给患病战友补充营养,在去购买生活物资途中被泥石流冲走;1968年,刘清国下乡过吊桥坠江……先后有8位官兵牺牲在独龙江。

图为2021年11月28日,当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将画好的齐当此烈士照片送到遗孀齐秀珍手中时,老人抚摸着丈夫的遗像泪流满面(独龙江边境派出所 供图)

  当年,很多人没留下照片。为铭记烈士,云南边检部门去年底进行烈士遗照搜集工作。工作人员来到1979年下乡中毒牺牲的齐当此家中,围坐火塘边,据家人描述,数小时画出初稿。坚守一辈子的齐秀珍老人久久凝视画像,老泪纵横。

  “干革命不讲条件、保边疆为国献身。”在独龙江乡巴坡村山坡上的陵园长眠着这些烈士。经走访、收集、制作,八烈士遗照和遗像收齐,呈现在独龙江畔,望着绵延不绝的青山。

 图为2022年5月拍摄的独龙江烈士陵园(独龙江边境派出所 供图)

  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派出所始终把党性过硬作为铸魂育警的“第一要求”,提炼“扎根独龙江守护边疆、一心为人民建设家乡”新时代“独龙卫士”精神。所长邓湘河说,多年来大家始终坚定信仰、绝对忠诚、担当奉献。

  大峡谷里奉献为民

  派出所民警坚持人民立场,推进戍边为民、富民兴边,为独龙族发展不懈努力。苟国伟说,70年来,官兵和民警扎根于此,扎的是奉献和忠诚。

  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族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生活。官兵刚进驻时,这里没学校,群众几乎都是文盲,思想保守,还有面临语言不通、民族隔阂等困难。大家不断地沟通交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为独龙族从原始社会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奠定基础。

  马库村地处独龙江峡谷最南端,仅有条通缅甸的人马驿道。1957年,三户村民听信“山外人靠不住”谣言,跑回深山。工作组指导员王月堂得知后,入山寻找,耐心说服,劝他们回寨子。经不懈努力,游荡在密林中的独龙族同胞走出深山,选择较平坦地带建寨定居。官兵建蔬菜大棚和种养殖示范点,出资为农户购买书籍、化肥和生猪,引导独龙族群众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当年独龙江边防官兵在马库警民小学为学生授课(资料照片,怒江边境管理支队 供图)

  官兵们还带领群众砸石头,扛木料,推出一块平地,搭建简易教室,办成人识字班和儿童启蒙班,这是独龙江首所学校。几十年如一日,官兵辛苦施教、倾心办学,把文化高、素质好的官兵派到学校当教员,学校的费用、学生的课本、作业本由部队包干。马库警民小学第八任战士教员陈施洋任教5年,3次递交延长时间申请。他退伍那天,百余名群众赶来相送,搂着他泣不成声,学生在他的挎包里放了32封信和32只纸船。

  “有我们在,就不会让孩子失学。”官兵到独龙江的“见面礼”是为小学捐款捐物;告别时,是为小学做好事。几十年来,学校培养500余名独龙族学生,走出研究生、作家和党政领导干部,大家称官兵为文化启蒙者。

独龙江乡边境派出所民警在边境巡查(2019年4月20日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一对父子患恶性疟疾,生命垂危,军医邹成红徒步8小时赶来,经4天4夜抢救,二人转危为安;军医张其伟雨夜爬行到悬崖边,救助村民怒华光难产的妻子,怒华光给新生儿取名“军生”;缺医少药的年代,群众有病痛就来求助,派出所不收取费用,还定期义务巡诊,免费送医送药上门,是群众的救命所……学之无堂伐木建盖,教之无师官兵担任,行之无道凿山修路,种之无田开荒凿地,炊之无米手把相传,食之无盐免费馈赠,他们和独龙族是一家人。

   转型改制忠诚不变色

  2019年,独龙江边防派出所改为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现有民警38人,官兵身份转变,“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的誓言未变,职责和使命没变。

  没发生恶性案件、没有涉黄赌毒或涉黑案件……苟国伟说,进入新时代,我们秉承“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理念,坚守服务群众前沿,战斗在边境管控、疫情防控、救灾抢险第一线,绘就新篇章。

  独龙江降水多,地质灾害频发。湖南籍民警张耀威说:“这里下雨天数多,有一次,我很多天都没见过太阳。遇到洪涝、泥石流等灾害,民警们挺身而出,奋战在第一线。

  2020年5月下旬,暴雨交加,降水量逾360毫米,泥石流突袭,公路、供电、网络等中断,部分房屋被毁,民警组织群众开展自救。李健敏徒步6小时,越过18处泥石流塌方路段,背着受伤民工前往乡卫生院;在钦郎当警务室,彭成军徒步2天到达所部,汇报群众受灾情况;……民警转移群众650余人,营救被困群众28名。

2020年5月下旬,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民警在泥石流灾害中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怒江边境管理支队 供图)

  2019年春节前,独龙江大范围降雪,道路中断。一名独龙族女孩患急性阑尾炎要外出救治,为争取时间,派出所成立党员突击队,人挖手刨,经9小时奋战,抢通道路,小女孩及时就医。

  苟国伟说,守土、固边、保稳定是第一要务,派出所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6支“党政军警民护村队”,构筑铜墙铁壁,28个村民小组连续三年实现“零报警”。各行政村组成“共产党员矛盾纠纷调解队”,对矛盾、纠纷等进行调解并形成工作记录,实现山里矛盾山里解。

 2022年6月,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民警为群众提供义务理发服务(怒江边境管理支队 供图)

  设“夜间户籍室”“流动办证服务平台”“免费证件照”“义务理发队”等绿色通道,实现上门服务、流动办证、送证上门,完成整乡建档立卡户158户和重点帮扶户56户的扶贫攻坚任务;开展文艺和义务医疗、放映、理发四下乡活动;引进蔬菜大棚种植技术,用培训、实地帮建、提供种苗等方式,帮村民发展产业;搭建独龙族群众服务群等工作群,联合调处矛盾纠纷180余起……群众将民警称为“党中央派到独龙族身边的贴心人”。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