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脱贫地图 福来村“挂图作战”

23.11.2017  20:58

 

不同线条、不同颜色清晰地描绘地形、道路、产业规划等内容

□记者 吴亚飞
  11月22日,正值彝族新年期间,杀猪宰羊,添置新衣,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福来村贫困户陈绍品一家过起了“丰收年”。“今年在村里的核桃种植基地务工收入2000多元,再加上家中种养业,全家人今年赚了3万多元。”陈绍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
  而村支书周元伟则在思考来年,期盼有更多贫困群众过上和陈绍品家一样的好日子。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张长2.1米、宽1.5米的图纸,这是福来村驻村工作组成员和村“两委”干部共同手绘而成。“1100亩经济果树林、近3000亩茶园、山区养猪科技环保示范项目……”周元伟指着地图说,“等这些项目形成产业环线,福来村的变化将更大。

起笔

种啥养啥图上画
乡亲心中有了数
  福来村是地处小凉山深处彝汉杂居的山区村,一座名为“鼻梁梗”的高山横亘在村里,把福来村分为南北两侧。
  “最高的地方有1000米,两侧村民往来,最远的地方要绕道步行4个多小时。”周元伟感叹,“山高坡陡路不通、地形复杂、群众文化程度偏低,要发展规模化的产业,难!
  2015年,驻村帮扶工作组进了村。“把6个村民小组、461户村民挨家挨户走遍,我们发现,福来村要打破发展瓶颈,首先要‘通路’,其次要‘连心’。”驻村帮扶工作组负责人李旺说,“我们想,最直观的方式就是把产业规划、村情地貌用地图演示给大家看。
  茶园标记为茶叶,核桃基地画成树;已有的村道用实线标注、规划修的路用虚线标注……一开始,驻村工作组的成员把采集的信息,一笔一画地画在图纸上。“长篇大论的规划,群众看不懂,而带着脱贫地图去跟村民们沟通,清晰又直观。”福来村驻村第一书记潘聪说。
  沟通顺畅了,乡亲们谋发展的热情也被点燃。你一言、我一语……从村“两委”干部到贫困百姓,大家为福来村的发展提了不少意见,这些都被驻村工作组的成员用虚线画进地图里,“等这些想法落地,就把虚线换为实线。
  全村的贫困户也被“”进地图。按照脱贫的时间和贫困群众居住的地理位置,用不同颜色的圆圈在相应的位置上标注。近三年来,全村贫困户从72户降至32户,“谁脱了贫一目了然,大家相互激励。”周元伟说。
  五组贫困户宋子万最期待4.5公里产业环线路在2018年通车。这条路串联南北,沿线规划着种植养殖产业项目,是福来村发展的“主动脉”。
  通车后,鼻梁梗北侧的2000亩小荣丁标准化示范茶园将与南边的村组连成一片。过去,这2000亩茶园因交通不便、劳动力缺失,许多鲜茶未能及时采摘而烂在地里。现在,宋子万盼望明年可以到茶园去打工。未来,这片茶园将成为福来村更多人的“致富园”。

填色
产业项目在扩增
地图越来越翔实
  手绘地图也有了“电子版”,村民们家中、手机里,都有一份。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福来村如今的产业项目越来越多,地图上的标注也越来越密集。
  潘聪介绍,福来村北边有茶园、西边有核桃基地、南边有山区养猪科技环保示范项目、东边有脆红李基地,等全村的4.5公里产业环线建成,就可以“串珠成链”。
  投资500余万元的山区养猪科技环保示范项目,将在本月底建成投产。潘聪介绍,该项目采用全封闭式的恒温饲养模式,养殖厂房自动控制温度、湿度,猪粪通过排粪孔排到储粪管,经发酵后为果林和核桃基地提供有机肥。养殖厂仅需 3至4个人参与管理,可实现年出栏育肥猪2200余头。“也就意味着,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入股该项目的27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坐收红利’3000元。
  将来,福来村不仅有村内产业环线,村外,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正在开工建设中,通车后,福来村可实现高速公路通到“家门口”。“未来,村内4.5公里的产业环线还将成为旅游环线。”周元伟谈道,以高山茶园为中心、以特色自然景观为补充的乡村旅游项目,也将被画进地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