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快讯(2016)第22期
(总第22期)
政策速递
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强调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发展中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5月5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5月16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分别研究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会议分别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工作方案的汇报。习近平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一定要切实抓好。要准确把握基本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习近平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2 、广州市限购政策现松动。 5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消息,近日,广州市政府网站发布公告显示,广州市正式实施人才绿卡制度,只要满足一定前置条件的、暂无落户意向的非户籍国内外优秀人才,成功申领人才绿卡后,可在购房、子女入学、职称评审、申办工商营业执照、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等方面享受市民待遇。这意味着,广州市实施了近6年的限购政策在高端技术人才一端打开了突破口。
3 、甘肃省所有市州实现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 5月12 日“新华网”消息,日前,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透露,目前甘肃省所有市州已实现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同时甘肃省和其他一些省区间也正在展开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
市场动态
1 、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 5月14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今年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54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6.2个百分点,呈现快速回升走势;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6.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14.2个百分点,为2014年年初以来最高增速;新开工面积增长21.4%,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增速为2011年11月份以来最高。1~4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6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6.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4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30个百分点;销售额2.77万亿元,增长55.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41.5个百分点。截止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27亿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826万平方米,比2月末减少1241万平方米,已连续两个月减少。其中,住宅待售面积4.51亿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894万平方米,比2月末减少1546万平方米,并低于去年末的规模。
2 、全国范围内写字楼平均空置率18%,商业营业用房空置率高达30% 。5月16日《华夏时报》报道,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写字楼平均空置率18%,商业营业用房(即商铺)空置率高达30%。
3 、前四月北京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下降3.1%。 5月17日“中国新闻网”消息,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北京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47.6亿元,同比下降3.1%,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个百分点。北京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250.2万平方米,下降18.4%;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30.2万平方米,下降8.0%。到4月末,北京商品住宅施工面积5079.3万平方米,下降5.6%;商品住宅待售面积909.9万平方米,增长9.2%。
3 、四月份北京市二手房市场出现“退烧”迹象。 5月17日“中国新闻网”消息,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北京二手房网签量达24312套、2月份二手房网签量为15149套、3月份增至32009套,环比上涨111.3%。4月份,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26374套,环比下降17.6%。
4 、四月份广州市二手住宅成交均价环比微降2.6%。 5月16日《广州日报》报道,合富置业数据显示,今年4月,广州市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为25470元/平方米,环比微降2.6%,同比则上升11.1%。
5 、南京市一日成交两宗“地王” 。5月16日“中国新闻网”报道,13日,经过25轮竞拍,南京市河西南G14地块被葛洲坝集团以32.8亿元拿下,45213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成为了南京市新的单价“地王”。同日,经过88轮竞杀,世茂集团以88亿元“斩获”河西中G11混合地块,溢价幅度达114.6%,成为本市年内的总价“地王”。
6 、北京市通州区“双限”后首个新盘上市,均价3.1万元/平方米 。5月17日《北京晚报》报道,15口,位于通州区宋庄镇的首开·香溪郡成为唯一一个 “双限”后的首个入市新盘。据销售人员介绍,因为是首次开盘,项目定价并不高,均价3.1万元/平方米,再加上“6万元抵10万元”的优惠,最低240万元就能买到一套80平方米的两居室。
行业信息
1 、国务院批准将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 5月17日《四川日报》报道,为进一步加快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近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四川省变更县级简阳市代管关系的批复》,同意将资阳市代管的县级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
2 、北京市将建通风廊道引穿堂风。 5月16日“中国经济网”消息,在北京市规划委的统筹下,北京市成立中心城通风廊道系统研究团队,规划了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以及多条宽度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以提升建成区整体空气流通性,促进城区内外热交换和污染物扩散。目前,该研究团队正通过数据计算、路径寻优等科学方法规划三级通风廊道,以在中心城形成一套完善的通风廊道网络系统。
3 、北京核心区最大规模简易楼腾退项目启动选房。 5月17日“中国新闻网”消息,北京核心区最大规模的天坛简易楼搬迁腾退工程,涉及天坛周边的57栋简易楼、2000余户家庭。日前,该地区首批搬迁居民选房项目正式启动,共有4600余套房源供居民选择。
4 、福州公积金个贷使用率已达108%。 5月13日 《中华工商时报》报道:福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日前透露,截至今年3月底,福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个贷使用率已达108%,这也意味着前3个月福州公积金处在超负荷使用的状态。
5 、韩国楼市持续降温。 5月16日《经济参考报》报道,韩国政府15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该国住房交易量为8.6万套,比去年同期减少28.4%。与5年来的月均值9.1万套相比,这一数字减少了4.8%。
观点荟萃
1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居者有其屋,但“有”的含义并非特指物权上的拥有,而是多种形式的“居住”,须按需构筑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5月14日“人民网”消息,黄志凌撰文称,居者有其屋,须按需构筑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他讲,住房保障是人权保障,要“居者有其屋”,但“有”的含义并非特指物权上的拥有,而是多种形式的“居住”,而且居住的标准和条件也存在差异。通过对不同国家各类人群的收入和居住消费分析,不难发现各类人群住房需求必然也是分层的。由于各类人群的住房需求不同,在住房保障制度安排上不能简单运用一种政策、一种方式统一解决。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我们还需要新思维、新角度和新模式。基本思路是:在住房供应和住房消费两端分层次构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一方面着力构建“基本需求有保障、首套购房有支持、商品住房有市场”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中低收入群体租房补贴财政政策和中高收入住房信贷政策制度体系,从而形成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相结合,以市场供给为主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以及政府信用增级、税收灵活调节的市场引导体系,建立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逐步构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住房消费和居民收入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全面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主任刘治彦研究员:城市现代化不是“造城运动”。 5月16日“人民网”消息,刘治彦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城市现代化不是“造城运动”。改革开放以来,从创建经济特区到建设国家级新区,我国设立了众多新城和各级各类产业园区,这为经济保持30多年的快速增长和国家创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新城新区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隐忧。当前,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防止出现“空城”“鬼城”。目前,全国县级以上新城新区有3000多个,遍及各省、市、区,而且半数以上的省份县级及以上新城新区达100多个甚至200多个。一些新城新区盲目设立,导致人气商气不足,沦为“空城”“鬼城”。二是防止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半数以上省份至少有一个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新城新区,有的甚至占地达3000多平方公里。据统计,全国新城新区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而人口不足400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00人,是国家建设用地人口密度标准的1/10,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和低效利用。三是防止加剧地方财政风险。新城新区多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方式举债建设,土地财政是其主要融资途径。然而,近些年多数市、县级城市房地产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政府仍然盲目举债建设新城新区,造成大量资金沉淀,财政风险加剧。
3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的城镇化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5月13日《经济参考报》报道,陈文玲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健康养老业投融资大会上表示,由于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以及流通方式的进步,未来5~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的城镇化将发生革命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中国将进入城市型社会。城市型社会意味着中国未来主要的人口、产业将集中在城市。“随着城市化进展,预计到2020年‘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城镇常住人口达到60%,到2030年城镇化率接近或者达到70%。” 第二,城市的形态会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的城市是单体的城市,后来变成城市带、城市群、城市圈,未来的城市会成为城市群落。伴随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将来我国将形成由国际化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卫星城市组成的城市群落。第三,中国会出现三大世界级城市群。现在世界级城市群全世界有六个,中国称得上世界城市群的还没有。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布局调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未来5~10年我国将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都大城市群、粤港澳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这三大都市群。第四,未来将形成城乡要素和人对流的一种双向流通的局面,不是单纯的城乡一体化,而是形成要素双向对流,人和人才双方对流。
(责任编辑:何世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