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探索农房“协管员”制度:让村民住上放心房

27.01.2015  03:19

        中新网新都1月26日电 (汤雁 王哲)“老乡,房屋地基稳不稳?水泥砂浆配合比是多少?普通砖强度等级达标没有?”成都新都区农房“协管员”王俊在农户廖炳东家正在修建新房的工地上发问,只有通过检查合格后王俊才会放心离开。据介绍,当地建立农房“协管员”制度保障村民一辈子住上放心房已有一年多时间。

        长期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农村自建住房使用安全状况堪忧,处于“无法管”“无人管”的状态,农民在装修、改造等农房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据介绍,为保障农村自建房使用安全,2011年10月,成都率先出台了《成都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将房屋使用过程中的检查、维护、白蚁防治、安全鉴定、维修加固、危险治理以及装修、改造等纳入政府安全管理工作中。

        成都新都区根据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农村房屋大量垮塌的现实,把管理工作下沉到基层,率先因地制宜进行创新性探索,将农村自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协管员”制度向村(社区)一级延伸,把所有农村自建住房使用安全纳入统一监管体系,逐步在全区农村形成了“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格化管理。

        目前,全区13个镇(街道)260个村(社区),设立农房安全协管员262名,基本实现全覆盖。通过试点运行,真正实现了农村自建房屋“修有人管、险有人排”。

        “按照协管员制度规定,农房协管员不仅要负责对农房安全的日常监督指导、应急排查,还要走村串户到每位农户家中宣传房屋使用安全知识;农户搞装修也要备案,我们会根据其房屋实际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实际上‘协管员’在落实这项制度上也就有章可循。”新都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

        清流镇是新都区最偏远、自建房多散居的一个农村乡镇,大多数农房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5·12”汶川大地震导致全镇15%的农房严重破损。目前,全镇12个村1.2万多套农村自建房屋,全部都量身制定了“花名册”。“这是我们的农村自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档案,每个村都有一本这样的名册。”协管员王俊告诉记者。

        “我们农民对修建房子不懂,有了房屋安全协管员的指导,房屋质量和安全有保障,我们也放心多了”。村民廖炳东告诉记者。针对业务不熟的情况,镇级协管员王俊还说:“区房管局每年安排对协管员进行专门业务培训,镇、村级协管员平时开展监督检查,特殊时期如地震、汛期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还要及时到达现场进行应急排查。”。

        “以前,农房安全协管员是一个陌生词。自建立农房安全协管员队伍以来,能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了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新都区马家镇“协管员”陈建华告诉记者。

        据了解,成都新都区政府已形成了以规划、建设、房管、交通、教育、卫生、文体广新、消防等8个部门和各镇(街道)为成员的房屋使用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为提高农民自建房屋使用安全意识,在农村印发、张贴农村自建房屋使用安全宣传手册和漫画海报,使农村自建房屋使用安全知识进乡镇、进村、进农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