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驱动房价企稳 机构“看涨”四季度成都楼市
原标题:政策利好驱动房价企稳 分析机构“看涨”四季度成都楼市
成都楼市当前到底是冷是热?在本报记者此前调查的三名成都楼市参与者眼中,目前成都楼市正处于理性回暖阶段。而昨日记者又从成都市相关部门了解到,从今年9月份的数据来看,在前期政策的刺激下,目前成都的房价已经企稳。而在多家分析机构看来,今年第四季度成都楼市将进入稳定增长通道,虽然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但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房价都将会稳步回升。
9月成都楼市成绩单:
中心城区住房均价环比增长9.8%
当前楼市到底情况如何?数据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记者从成都市相关部门获得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全市商品房的成交面积和成交金额都出现了明显的回升趋势,其中成交面积环比增长了13.3%,成交金额环比增长了11.8%。而最受关注的成都中心城区住房均价为9312元,环比增长9.8%。
“成交面积、成交金额和住房均价都出现了10%左右的环比增长,这三个指标已经可以准确反映出9月份全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企稳,甚至已经进入逐步回升的态势。”分析机构相关人士表示。
而从10月1日~5日举行的成都秋交会数据来看,更加明确地反映出这样的增长趋势。记者从各大开发商处获得的秋交会成交数据显示,在本届房交会上各大品牌房企都有非常漂亮的业绩,其中拿出了16个项目参展、创下房交会参展楼盘最多的开发商纪录的保利,在国庆7天的销售金额就高达10.3亿元;而另一品牌房企绿地同样斩获不小,国庆期间绿地旗下的住宅销售总额达7.2亿元,总套数达1005套;此外,蓝光的销售额达10.7亿元、华润的销售额6亿元、中海的销售额6.2亿元……“整个9月份全市的成交金额为173.83亿元,虽然目前10月份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仅从房交会的成交情况来看,10月份的成交金额肯定还会再次出现较大的环比增长,这也符合当前整个楼市的实际情况。”分析机构人士说。
政策利好支持
推动成都楼市理性回暖
为什么成都楼市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企稳,甚至开始理性回暖?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还是要归功于政策利好的推动作用。
“最近这段时间,各种利好政策可谓是一波接一波,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楼市信心,消除了不少人的观望情绪。”分析人士表示,从取消限购到取消限贷,让不少人获得了购房资格。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最新的房贷政策,释放多个楼市松绑信号:首套房贷款利率可达七折;对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购买二套房按首套房贷款政策执行;通知还实质解除了第三套住房贷款的限贷。这一在国庆节前夕出台的房产新政也让“利率七折”、“认贷不认房”在一时间内成为热词,刺激着不少人的神经。而在10月13日,国家三部门又联合发文,取消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保险、公证、新房评估和强制性机构担保等收费项目,减轻贷款职工负担,也进一步鼓励职工使用公积金贷款。
“对于怀着观望情绪的人而言,这释放出非常积极的政策信号,让不少人成功走出这种观望情绪,尤其是一些有着刚性需求的人,也趁着这个相对低点下手买房。”成都龙湖地产相关人士表示。
“尽管目前贷款政策的实质意义还取决于各地各支行的执行情况,毕竟七折利率对于银行来说没有利润,临近年底还面临一份好看报表的压力。但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下一步各大银行都在酝酿和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锐理数据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郭洁说。据悉,目前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都在陆续制定和发布房贷新政细则。10月10日中国银行总行就表示,中行各分行已经于10月1日起按照相关政策要求执行首套房贷政策,同时分行还可根据当地城镇化发展规划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对符合政策条件的非本地居民发放住房贷款,“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政策所带来的红利还会继续显现。”
未来楼市何去何从?
分析机构:前景“看涨”
由政策带来的红利能够持续多久?未来成都楼市的发展前景如何?对此,记者从多家房地产开发商和分析机构负责人处了解到,他们对于成都楼市的发展前景普遍“看涨”。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对新政进行深入分析后的结果。“新政对于改善型和高端住宅项目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首付比例和利率方面。对于刚需产品和首次置业首次改善型置业房源的推动作用也非常明显。”嘉进地产总经理李昕表示,从这样的情况来看,最后一个季度政策和开发商促销的双重作用下,从市场层面来说将会十分利好。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轮楼市政策调控的一大特点是,通过政策刺激成功激活了市场对于刚需房源的需求,也让有刚需的人能够买得起房,“这对于整个楼市的健康发展而言也是利好。”
不仅如此,国内其他城市的楼市发展情况也能作为成都楼市的参照。据媒体报道,在国庆长假中,杭州楼市成交量创下了近四年来的同期新高,而武汉主城区新建商品住宅的成交量同样增长明显。
锐理数据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郭洁认为,下一步成都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将是“稳增长”,在成交量等方面具有回升的空间,这种回升将持续到明年春节前后。 成都商报记者 赵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