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4%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4.1%

11.01.2018  08:30

 

  2017年,制约我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障碍与藩篱进一步破除。“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让外来务工人员和公交司机、环卫工人等住房困难群体在城市享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农房建设一体化管理,在全国率先将农房建设纳入统一管理,确保农房质量安全;创新棚改融资模式,为货币化安置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土坯房改造行动,让农村住房面貌进一步更新。

  我省住房城乡建设改革未止步。服务大局,统筹城乡,以人为本,提升效益,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4.1%,走出了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

  “这个项目启用国内直径最大的盾构机多头掘进,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年内就能全线贯通。”2017年4月28日上午,成都成洛大道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现场,全国25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市和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的代表齐来“取经”。

  遂宁市城区金色海岸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现场也引起了参会代表的浓厚兴趣。“雨水通过透水混凝土、植草碎石沟等海绵设施进入蓄水池,实现了小区道路雨水的就地消纳,蓄积的雨水还可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已经第四次来遂宁的国家住建部海绵城市处工作人员牛璋彬“客串”当起了现场解说。

  2017年,我省继续深入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一系列关注城市“里子”的措施陆续出台。全省新开工地下综合管廊166.5公里,16个城市参与海绵城市试点,全国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现场会在我省召开,经验在全国推广。

  4月,《四川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和《四川省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印发,提出至2019年底,全省将建设城镇污水、城乡垃圾处理设施项目1608个,计划总投资649亿元,打响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问题攻坚战。

  解读

  城市建设有“里子”才更有“面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是我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创新开展的三大行动之一,近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09亿元,居全国前列。

  2017年,建设重点转变为提质增效。以城镇污水和城乡垃圾处理设施两个“三年推进方案”为例,该方案是省政府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在我省住建领域的落地,是推进我省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关系民生福祉的举措。

  建设重点和思路同步革新。“城镇污水和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原则上以市(州)为整体,将两类项目分别打包成PPP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实施建设运营管理。”省住建厅城建处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各市州已完成PPP打包项目方案编制。

  成都日月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场,施工方根据设计单位图纸,提前浇制出一个个形状不一的灰色混凝土预制管廊,运到现场由大型吊车进行吊装。“制拼装法能使建设工期缩短三分之一左右,质量稳定,对环境影响较小。”成都建工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部长张雪立介绍。

  关键词

  百万安居

  政策创新土坯房改造也得到支持

  2017年11月9日上午,全省农村土坯房改造行动现场会在遂宁召开。船山区河沙镇板桥村艾秀珍改造后的新房子引来不少人参观。

  船山区委书记曹斌介绍,艾秀珍属于土坯房改造的“一般户”,不符合中央和省级有关农房改造政策资金补助要求。针对这类问题,遂宁在对中央和省级有关政策进行“拼盘”争取补助资金的同时,“自创”新的支持政策。2017年6月,遂宁出台“遂心安居工程”农村土坯房改造专项政策,由市、县(区)两级财政自筹,连续三年共计投入资金8.9亿元,用于不能纳入中央和省级政策补助范围的农村土坯房改造。

  2017年,我省“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进入第四年,累计改造危旧房棚户区135.4万套,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授信超过300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全省510万城镇居民,累计近30万农民工获得住房保障,每年为近10万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

  解读

  融资新招助推城乡住房建设

  2017年,我省争取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授信1072.1亿元、发放贷款683.8亿元,融资模式由省级平台公司“统贷统还”变为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模式。为帮助信用等级不满足政策性银行直接贷款条件的县级市,省住建厅引导各地推行“市带县”模式,即由市级非平台类的国资公司统一向政策性银行申请贷款,再将资金按规定分拨至属地区县。

  2017年11月1日,《四川省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办法》印发,明确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具备短期办学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纳入相关培训计划等方式,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省住建厅培训1万多名村镇住房建设管理干部,下派到基层进行培训指导。

  关键词

  百镇建设

  “百镇建设行动”补短板

  277个小城镇成为全国重点

  “历史文化是小城镇的‘根’,是小城镇的特色所在;基础设施是小城镇的‘痛’,应补齐道路交通、功能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2017年8月26日,首届中国(西部)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论坛上,省住建厅厅长何健这样分析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如何建好小城镇,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命题。

  自“百镇建设行动”实施以来,我省300个试点镇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16亿元,就地就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117万人,镇区平均常住人口达1.62万,是建制镇平均水平的2.7倍。

  试点镇还辐射带动全省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4671亿元,新建铺装道路6.4万公里,新建镇乡污水处理厂(站)388座、增长107%,全省277个小城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试点镇示范引领效果明显。

  2017年8月,我省出台《关于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培育创建特色镇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数量拓展至600个;培育创建100个左右生态宜居、文化创意、科技教育等7种主要发展模式的特色镇,选取10个左右经济发达镇进行扩权赋能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解读

  特色镇培育创建有了“省级议事机构

  2017年8月2日,住建部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公示,我省有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等13镇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三。我省累计20个镇入选中国特色小镇,数量居西部第一。

  2013年我省实施“百镇建设行动”,每年选取100个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特色优势明显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培育,为试点镇量身定制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给予政策支持。

  2017年12月19日,四川省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审议了《2017年度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培育创建特色镇实施方案》,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等25个成员单位参加。“这是百镇建设行动开展以来,意义特殊的一次会。”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负责人认为。

  我省成立了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相当于特色镇培育创建的“省级议事机构”,此举一改各地各部门“各自为政”局面,将有利于各厅局和各市州统一步调,加大工作力度。

  关键词

  城管改革

  7市试点开启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作出重大执法决定前,必须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2017年12月26日,德阳市一口气推出三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制度,行政执法的公示、全过程记录、法制审核全部纳入规范。

  2017年,德阳启动城市执法体制改革试点,以解决城市管理不规范、职责不明,导致“多头管理、多头执法”等现象,为全省城市管理执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经过近一年探索,德阳逐渐明确着力构建“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城市管理格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更改为城市管理局,主管全市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明确城市管理主要职能是市政、环境、应急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等,城市执法范围是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全部行政处罚权和环境保护、工商、水务、食药监领域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德阳市辖区将不再单独设置执法队伍,建设监察支队主管部门由市住建局调整为市城管执法局,并将整合为一支执法队伍。

  2017年是我省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的“元年”,设机构、定职能、建法规,成都、广元等7市同时开展城市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全省城市管理执法面貌焕然一新。

  解读

  城市管理“多头执法”将不复存在

  2017年8月15日,四川省建设监察总队正式更名为“四川省城市管理执法监督局”,同时成立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管理处,我省城市执法省级机构设置至此完成。省城市管理执法监督局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拟定城市管理执法的政策措施并监督执行,指导全省各地城市管理执法;省住建厅城市管理处负责拟定全省城市管理政策措施并监督实施。

  2017年1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城市管理执法机构设置、主要职责均做出了明确界定,我省城市执法体制改革从此步入快车道。

  目前我省已有16个市州和51个县(县级市)完成城管机构综合设置,有18个市和34个县(市)建成数字化城管平台。

  今年初,省住建厅对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规定和实施标准进一步完善,对省市县三级共计453项建设行政处罚裁量权进行了规范、细化和量化。省级层面行政处罚事项已全部委托给新成立的省城市管理执法监督局实施。

  为提高城市执法效率和水平,省住建厅推行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行政处罚权集中行使,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集中由一个行政机关行使,原行政机关不再行使已集中的行政处罚权。目前我省已有15个市州和56个县(县级市)完成住建领域行政处罚权集中行使。(制图 朱濉 撰稿 记者 罗之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