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一策 精准扶贫今年帮助4万人脱贫解困

08.06.2015  12:33

   “没有政府的扶贫政策,这个房子修不起来。”6月2日,站在自家在建的新房外,遂宁市射洪县凤来镇仓房村村民谌敦松面露喜色。谌敦松是射洪县精准扶贫的对象,在多个帮扶单位和扶贫资金的帮助下,谌敦松家即将搬出厨房已经坍塌的篱笆房。

  6月1日起实施的《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将精准扶贫列为原则之一,对此,遂宁市提出将70%的扶贫资金精准到户,将30%的扶贫资金精准到村,力争今年帮助4万人脱贫解困。

  □欧欢 本报记者 任鸿

  因户施策 重在“造血

  今年49岁的谌敦松自幼患病,需长期吃药且无劳动能力,谌敦松的弟弟患有智障,家里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养女和81岁的母亲。谌敦松告诉记者,他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每月300多元的低保金以及母亲的农村养老保险金,全年毛收入8000余元,除去生产经营性支出、女儿的生活费和自己的医药费,长年负债度日。

  2014年,谌敦松一家被纳入凤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村“两委”、驻村工作组和帮扶责任人共同协助谌敦松一家发展起劳动强度小、资金投入少、回笼较快的养鸡项目。“第一批鸡已经零散卖掉,又先后买进两批20只鸡苗,预计今年能增收近5000元。”谌敦松对此充满期待。

  除了谌敦松,仓房村还有65户扶贫对象户获得了精准帮扶。记者在该村村委会看到,《仓房村今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户项目规划汇总表》罗列了对65户贫困户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增收产业培育、农户环境建设等具体扶贫项目,产业培育项目主要是养殖业,每家每户都有了新的收入来源。“我们实施的是‘菜单式’扶贫,一户一策,让扶贫资金真正发挥‘造血’功能。”仓房村村支书谌树林介绍,根据政策,贫困户人均享有700元的精准扶贫资金。“但扶贫资金不是生活补助,一定是要用于‘造血’,因此我们要求贫困户先申报实施致富项目,完成并经过验收后,再拨付扶贫专项资金。”“精准扶贫到户,因户施策,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能解决贫困户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遂宁市扶贫移民局扶贫开发科科长杨兵说。

  精心规划 结对帮扶

  谌敦松家新房能够修起来,有个人功劳最大,她就是驻村帮扶干部许春容。今年年初,在射洪县统计局担任工业能源环境股股长的许春容,来到仓房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成为一名驻村帮扶干部。入户走访中,许春容了解到谌敦松家房屋垮塌严重,必须迁建但又缺乏资金,她主动联系帮扶部门,并为谌敦松组织了募捐,最终帮助其建起了新房。

  遂宁今年共派出1341名驻村干部到323个贫困村进行帮扶,每个村3至5名,与此同时,该市所有领导干部要与全市15万余贫困人口结成帮扶对子,确保每个贫困户都要有干部联系,每个贫困村都要有部门(单位)联系。驻村帮扶干部如何发挥作用?遂宁市提出做好“谋划、规划、物化”三个环节的要求。谋划,就是要弄清帮扶村的比较优势、村情村貌和民情民意;规划,就是在把握帮扶村村情的基础上,做好本村本乡的产业发展规划、户户脱贫和本村脱贫规划、新村建设规划;物化,就是将规划落到实处。

  仓房村作为帮扶重点,由于地处偏僻,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脆弱,扶贫工作艰巨。“刚来的时候,晚上经常睡不着,为怎么发展发愁。”为了了解真实情况,许春容下田头、访农户,对全村现有耕地、劳动力等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最终确立了科学养殖这一短平快的扶贫发展方案。“全村有61户贫困户都开始发展养殖业了。

  同时,为解决仓房村用水困难的问题,许春容与帮扶工作组牵头整治了800米村内灌溉渠系及堰塘1口,并与凤来镇干部一起为该村的发展进行了框架性规划。“下一步,村里将依托三山合作社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发展农户稻田水产养殖。

  遂宁市扶贫移民局局长罗腾亮说,为防止驻村帮扶干部在下访调研帮扶中作秀,遂宁将驻村帮扶纳入干部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每年将进行一次基层群众满意度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