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丽战胜贫困,凉山大步迈向旅游强州

10.03.2018  14:52

  彝海畔歃血为盟承载千秋大义,泸沽湖“女儿国”饱含摩梭风情……四川省凉山州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美丽与贫困同行”的现实。几十年前,凉山实现了从奴隶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步跨千年”的飞跃。今天的凉山,能否用美丽战胜贫困,将旅游资源转换为脱贫攻坚的的重要抓手?能否展现凉山城市魅力,实现迈向旅游强州的跨越发展?


彝海镇副镇长杨怀介绍“结盟新寨”的未来规划。新华网吴晓摄

  大山深处的全域旅游

  在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2组村民吉根说木看来,这样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春节快到了,要赶快去进一点货回来了。这里在搞旅游开发,以后来的客人会越来越多。”吉根说木一边整理自家小卖部的货架一边盘算。如果这句话是在两年前说出来,当地人多半会认为是天方夜谭。

  2016年10月,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启动了对彝海村的定点帮扶。一年后,原址拆旧新建村子竣工,取名“结盟新寨”,以纪念1935年红军与彝族家支首领小叶丹在彝海畔歃血为盟的那段历史。这个昔日被称为“海子包包”的小山村,如今换了新模样:修好了路,幼儿园、图书室、文化广场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村民告别了土坯房,搬进了红顶黄墙的独栋小楼。吉根说木将自己的新居加以改造后做起了“小生意”,另一部分村民将新居变“客栈”,当起了房东。

  据彝海镇副镇长杨怀介绍,村子依托彝海景区的开发和结盟新寨的建设规划,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租赁村民的新居,统一打造成具有彝家特色的乡村酒店,收益按照一定的比例给村民分红。此外,合作社还以每亩400元的租金流转了村民土地360亩,用于种植养殖,以配合旅游服务提前做好产业结构调整。杨怀信心满满地表示,接下来要在景区带动下,让附近群众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

  距离彝海镇140公里的安哈镇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镇,位于西昌市东南方向35公里处,是螺髻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禀赋。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薄弱,曾长时间处于“酒香就怕巷子深”的尴尬中。2016年安哈彝寨仙人洞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前来观光的游客与日俱增。游客的增多,让接待服务的需求随即增长。长坂桥村的彝家新寨按照统一设计进行了风貌打造,突出民族元素,以特色烧烤、彝家菜为主打的“彝家乐”也蓬勃发展,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一张亮眼名片。

  2017年,安哈镇接待游客91万人次,旅游收入3600多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为7658元。通过旅游扶贫,无数的凉山人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织成现实。

  大步迈向旅游强州

  旅游产业正逐步成为推动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吉根说木们的变化是凉山许多依托旅游资源获得发展红利的缩影。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实施旅游首位产业发展战略,凉山把全域旅游发展放到“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四川大局中来谋划和推动。同时,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最佳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积极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旅游产业带动,突出全域规划引领,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旅游业发展快、势头旺,已成为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2018年春节期间,凉山共接待游客445.14万人次,同比增长10.24%,其中一日游游客348.56万人次,同比增长10.02%,过夜游客96.58万人次,同比增长11.05%,旅游总收入166783.75万元,同比增长40.45%,自驾车辆27.63万辆,旅游住宿设施入住率达82.75%。游客主要来自北京、陕西、浙江等省和川内各市州。这个春节黄金周,凉山实现了旅游主要指标快速增长,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的目标。

  数据的提升,缘于凉山州委、州政府对旅游首位产业的高度重视,凝聚着春节期间旅游从业人员的辛勤付出。

  凉山发力旅游,力争到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600亿元;旅游惠及全州50%以上贫困人口,直接带动15万贫困人口脱贫,初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国际最佳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强州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