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体验就业25人边戒边“上班”

25.12.2013  08:47

□范丽 本报记者 庞莹

12月23日早上8点30分,一辆大客车停在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25名戒毒人员依次上车,然后客车驶向位于资阳工业园区的征峰鞋业公司。戒毒人员离开戒毒所去“上班”,这是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探索“社会化直通车”模式,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时实现“软着陆”。目前,这种创新性模式已运行了4个月。

8点50分,载有戒毒人员的客车来到了征峰鞋业公司,停在了生产胶鞋鞋底的车间门口。戒毒人员戴好防护手套和口罩后开工。“在劳动中感受自食其力的自豪,这是我从未体会过的。”戒毒人员赵佳一边熟练地操作机器,一边对记者说。“通过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已能够戒毒,但是出去之后怎么办,如何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化戒毒途径?”资阳强制戒毒隔离所所长赵泽勇介绍,今年初,他们对500名戒毒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数据显示,戒毒人员最关注的是“谋生信息”,最担心的是“回归社会找不到工作”;“就业受阻,无稳定经济收入,再陷毒圈”的人员占了七成以上。为此,该戒毒所制定了“社会化直通车”计划,遴选出25名即将戒治期满的戒毒人员,他们白天到工厂体验就业,晚上回所参加戒毒康复训练。

按照“社会化直通车”模式,企业向戒毒人员提供就业岗位,签订劳动协议,确保戒毒人员就业体验受《劳动法》保护;戒毒人员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6小时,工资归自己,这种模式大大激发了戒毒人员的积极性。

教育矫治民警吴天兵介绍,目前戒毒人员都争先恐后想体验就业,个别戒毒人员劳动效率比普通工人高出20%。晚上回戒毒所参加康复训练、心理矫治后,有了更高的戒毒主动性。“通过这种方式,让戒毒人员置身社会化劳动中,体验了现代劳动理念,强化了劳动习惯,他们回归社会更有信心。”赵泽勇表示。

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还探索了另外两种戒毒人员的社会化模式,即依法将所内戒毒效果良好的戒毒人员送至戒毒康复基地进行社区康复,接受当地公安机关管控,参加社会化劳动,并获得劳动报酬;社会适应性考验,确定一定数量的戒毒人员参加家庭式管理,分别由大队民警负责跟踪指导,以亲情的力量感化戒毒人员。(文中戒毒人员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