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育成全国第一个獭兔新品种

21.01.2016  13:05

  近日,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培育的“川白獭兔新品种”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部第2342号公告正式发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评审专家在现场评审会上指出:“川白獭兔新品种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培育的獭兔新品种,标志着我国獭兔新品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在我国家兔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和里程碑意义”。

  “川白獭兔”是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26年不懈努力,以德系獭兔和美系獭兔杂交选育的四川白獭兔为育种材料,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 ,通过连续五个世代定向选育而成,是我国家兔产业史上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该品种生产性能突出、遗传性能稳定,具有生长速度快、体型大、被毛绒、密度大、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等特点。根据测定,13周龄体重2309.56 g、23周龄体重3582.22 g,分别比四川白獭兔高14.50 %、17.82 %;23周龄被毛密度22993.51根/cm2,枪毛比例1.43 %,枪毛比例降低了57.44 %。经国内同行专家性能测试和综合评价,其毛皮品质、生长发育、繁殖性能、适应性等性状均优于国内现有饲养的其它獭兔品种,特别是优级皮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獭兔品种。对四川乃至全国獭兔产业的发展壮大,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

  目前,已建立“川白獭兔”核心场1个,选育核心群基础母兔已达444只,公兔76只,种群规模5000余只,良种扩繁场13个,存栏基础母兔7000余只。已在我省仪陇、江油、罗江、江安、新津、金堂、黑水、青川等20余个市县和省外河北、浙江、山西、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市中试应用,累计推广种兔11.30万只,改良獭兔27万只,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深受养殖户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川白獭兔”新品种的成功培育和示范推广,对完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尤其是对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扶贫攻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