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年均下派医师诊疗超百万人次

07.01.2015  19:57
我省年均下派医师诊疗超百万人次  来源:四川日报
大医院对口支援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本报记者 石小宏
     住在蒲江县大塘镇的胡勇因患尿毒症,需定期进行血液透析。以前,他每次透析只能骑电动车到镇上,再从镇上坐客车到大邑县人民医院,单程就要两个半小时。如今,在成都三医院的帮扶下,蒲江县人民医院也建立了血液透析室,还有了先进的床旁血透机,胡勇只需骑40分钟电动车就能到医院治疗了。
     大医院对口支援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技术,这既是我省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也为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7年多来,我省下派人员服务基层门急诊诊疗超过700万人次,手术带教3.8万多台,举办讲座近1.7多万次,教学查房3.8万多次,疑难病例讨论近4万多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00多项,支援医院捐款捐物近6000万元。
     2007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启动城乡医疗对口支援,2010年实现181个县医院受援全覆盖,继而又实现了294所少数民族地区中心卫生院全覆盖。在对口支援过程中,为让受援医院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各家医院还各有妙招。华西医院为164家基层医疗机构建起了医疗远程网络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不仅可以进行网上的教学指导,还能进行远程会诊,如果患者的病情医院拿不准,就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让华西医院的专家指导。
     遂宁市中心医院的对口支援医院是地处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县人民医院。为改变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少、医疗设备紧缺、医疗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7年中,他们帮助理塘县人民医院开展了10多项新技术,以前没有的彩超、胃镜等检查现在都能开展。
     通过对口支援,受援医院门诊人次、出院人数、手术台次较前倍增,切实带动了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方便了农村群众看病就医。病人就医的流向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到县级医院看病就医的人数明显增加。据统计,与2008年相比,2014年受援医院门诊人次增加49%以上。
■记者手记
     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首诊在基层是重点,要让群众愿意在基层看病,首先要解决的是基层医疗机构能够看得好病的问题。近年来,我省在政策、资金、人员等多方面,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并在人员队伍建设、基层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以全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已坚持开展了7年多的城市大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院的措施,使得基层医疗机构在管理、技术、服务、理念上都有了较大提升,这样的对口支援不仅推进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也为分级诊疗的全面实施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