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准金融机构居全国前三

25.02.2014  15:09
核心提示: 记者2月21日从省政府金融办获悉,去年我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准金融业在规范中快速发展,业务规模位居全国前三,有效地支持了全省社会经济发展。    记者2月21日从省政府金融办获悉,去年我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准金融业在规范中快速发展,业务规模位居全国前三,有效地支持了全省社会经济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省444家(含外省在川分支机构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余额2338.4亿元,同比增长18.81%,融资性担保余额占全国的10%,在全国排名第二位,开业家数较去年初增加14家,从业人员达到11175人;344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586.52亿元,同比增长55.9%,贷款余额占全国的近7%,在全国排名第三位,开业家数较去年初增加105家,从业人员达到8359人。

  省政府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全省融资担保公司加强与地方政府、银行合作,针对进出口中小微型企业推出助推计划、成长计划;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出批量集合担保、知识产权质押担保、“商贷通”、中小企业产业链资源整合担保、高新技术成果孵化专项担保等业务品种;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创新形成了“小额、分散”、“信用、简单、便捷”的微贷服务模式,为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多层次融资服务。

  全省准金融业去年累计为52.93万客户提供了融资服务,其中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截至2013年末,融资性担保公司小微企业在保余额1067.95亿元,占比45.67%;城乡居民(含个体工商户)在保余额301.65亿元,占比12.9%。小额贷款公司非农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1.58亿元,占比36.1%;城镇居民和个体工商户贷款271.45亿元,占比46.28%;“三农”贷款96.57亿元,占比16.46% 。

  与此同时,通过合理布局、强化指导、严格准入,全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县(区)机构覆盖率由去年初的61.58%提高到65.79%,小额贷款公司县(区)机构覆盖率由去年初的66.84%提高到78.42%,对县域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