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互联网+植保”初步实现“四化”
07.09.2015 12:18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一、监测预警数字化。建成了以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农作物病虫害阶段汇报数据库和实时监测系统为核心的四川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包含6000多种病虫病虫害远程诊断数据库,是全国包含病虫害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农作物病虫害远程诊断数据库;实时监测系统定期采集病虫数据,实时发布GIS病虫分布地图50期以上/年。该项工作2012年获全国病虫测报数字化建设评比二等奖。
二、监测布局网络化。建成了以省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分中心为中枢,60个省级病虫重点测报站、50个全国区域站为骨干,其他县区测报站为补充,上接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下联800个群众测报点,覆盖粮经主要产区、主要作物病虫的四川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田间自动观测设施数据、调查数据通过网络及时报送到县、市、省、国家农业部门,年报送数据1万期次。
三、信息发布多样化。建成了以传统手段+病虫电视预报+网站+手机短信的植保信息多样发布平台,每年发布病虫情报3000余期、病虫电视预报1000余期、网络植保信息1000余期、手机植保信息100万余条次,提高了植保信息的及时到位。
四、监测手段智能化。通过植保工程建设,我省已经建设了121个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全省共装备了自动虫情测报灯142台、田间小气候观测仪38台、孢子捕捉仪63台,极大地提高了病虫田间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互联网+植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07.09.2015 12:18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