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举办近作展

04.03.2014  13:07

  3月1日,由我校艺术学院四川艺术研究所协办的“上下文:四个人的近作”群展在了了·艺术传播机构1号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到3月15日。本次展览由艺术学院四川艺术研究所所长屈波策展,展出了我校艺术学院教师杨光伟教授、张雪副教授及校外陈孝荣、郭俊峰四位艺术家的作品。作品涵盖油画、水彩、综合材料三类艺术形式。
  上下文,语境(context)之一种,是事物生发的环境与现象解读的路径,有宏观与微观之分。艺术产生的上下文,关乎制度建构、文化身份与社会潮流等宏大命题,同时与艺术家个体经验直接相联。四位艺术家——杨光伟、张雪、陈孝荣、郭俊峰,关注不同的主题,各有自己的画面语汇与句法,因为种种微观经验的差异,其作品之间自然会有分岔。不过,因为置身于某种共同的社会语境中,他们的创作又有相当的共性。微观与宏观交织的上下文语境,成为进入他们作品的线索。  
  雄浑可用来概括杨光伟近作的审美取向。杨光伟用布面综合材料的形式,以空间布局的宏伟与崇高、视觉效果的朦胧与抽象,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山川之雄浑意象。杨光伟一直对中国传统美学情有独钟,但他并不固守传统的具体方法和程式,而是努力用各种方法、媒介去传达传统的精神。 他从中国美学的角度,展现了一个浑然一体、变幻莫测、自在而自为的山川意象。
  张雪曾经画过很长一段时间取材于“大山大水”的写实风景。他用细密的点在画面反复施笔,以近似中国山水画“皴擦”的方式力争达到对物象的逼真再现。在最近的静物系列中,张雪随性用笔,阔大笔触的纵横挥扫,有一种中国水墨大写意绘画的酣畅淋漓之感。与此同时,张雪尽量减少了色彩的种类,几近于单色,用这样的方式更有效地凸显了笔触的独立审美价值。
  四位艺术家,有四种不同的艺术人生,具四种相异的艺术演进轨迹,他们在当下的时间节点与中国美学的邂逅相遇,是一种巧合。不过,因为有着他们各自微观艺术经验的上下文,这种巧合中又涵蕴着一种必然,这促成了他们近作的产生,也架构成了本次的展览。

合影

展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