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立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所

13.12.2015  14:30
作者:张俊贤 来源:宣传统战部     
  12月12日,我校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正式成立。这是学校在分析四川经济新常态后,为服务四川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建设的又一“智库”平台,截至目前,我校已经拥有14个研究所。
  
  校党委书记邓良基致辞。他表示,十八大以来,中央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成立副处级建制的实体科研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是为了进一步服务四川区域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并积极支撑学校应用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发展。
  
  四川省社科联规划办主任黄兵发言对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要浮在表面,要体现内在价值,做到去功利化,真正把脉时代需要,紧扣显示发展脉络,解决现实问题。
  
  校党委副书记庄天慧教授宣读了研究所成立文件及学术委员会名单。经济学院院长蒋远胜介绍了研究所成立的背景和研究方向。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四川的基本省情。民族地区、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贫困问题突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过程中,农业现代化落后较多;农产品生产面临农业补贴和国际市场价格的两个“天花板”和农产品成本持续上涨的一个“地板”,持续增收困难;农村改革进入深水期,许多改革方案的设计不够科学,潜在风险评估不足;农民、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较慢,县域投融资创新不足。我校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所的成立正是直面这些问题,将从农村经济与科技、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农村金融、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小微企业投融资等五个方面展开研究,为四川省精准脱贫贡献力量。
  
  四川省委农工委常务副主任杨秀彬表示,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所的工作对于增强四川、甚至是西南地区的区域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农村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希望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所能够成为省委省政府在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方面的智库,为落实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悉,研究所为副处级建制的实体科研机构,有专职科研人员编制10人,有预算经费和专门办公场所,研究所挂靠经济学院,与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西南减贫与发展中心和德国研究中心共同建设。研究所有一定的研究基础,目前承担或完成了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子项目、省委农村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方评估项目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第三方评估项目共5项;承担或完成了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扶贫移民局、省金融学会、省县域经济学会等单位的各类课题8项;承担或完成了地方规划和咨询课题6项;今年有2项成果被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参与省委省府和成都市委市府的咨询会议8人次,在建设中国特色的高校新型智库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研究所坚持应用研究和学术研究同步推进,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进展顺利,专职人员发表了CSSCI论文5篇,SSCI论文2篇。
  
  当天,还举行了首届学术论坛和学术委员会会议。
  
  在学术委员会会议上,邓良基为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蒋远胜为客座教授颁发了聘书。经济学院副院长、研究所所长吴平汇报了研究所情况。学术委员们就学术委员会章程,研究室的设立、定位,研究所的发展规划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未来五年,研究所将紧紧围绕四川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区域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省委省府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积极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的五大重要功能。
  
  在学术论坛中,西南交大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戴宾教授带来了《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的报告,成都人民银行研究室胡国文带来《客观看待中小企业融资难》报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所廖果就《“一带一路”背景下金沙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做了介绍。经济学院王玉峰博士展示了《川南经济区金融协调发展研究》的一些成果。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