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08.11.2013  18:08
我校成功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 四川音乐学院
我校成功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 四川音乐学院
我校成功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 四川音乐学院
我校成功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 四川音乐学院
我校成功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 四川音乐学院
来源: www.sccm.cn
        根据国家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21号)和四川省政府《关于加快博士后工作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我校通过多年的准备和努力,从全省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中脱颖而出,成功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川人社办[2013]310号文)。我校是获批的15个单位中仅有的两所高校之一。

        2013年9月17日,学校党委书记柴永柏教授、院长易柯教授、副院长孙洪斌教授带领申博团队,参加了四川省专家组的评审答辩。经过现场汇报、材料评阅、院长答辩、重点提问等环节,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队伍。最终,我校和其他14个高校、科研院所在激烈竞争中申报获得批准。

        我校申报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由来已久。申报工作对我校发展意义重大,不仅是我校内涵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与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目标相契合。

        第一,申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我校学科发展的需要。自2011年艺术学独立成为学科门类后,我校获得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学科发展及其服务社会的重要支撑。

        第二,申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创建艺术大学的需要。2011年,我校通过了四川省和教育部两级专家组的验收,一致认为我校已符合“大学”设置条件。因此,我校成为全国第一所提出更名并符合艺术大学条件的高校,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建设高层次艺术大学的重要支撑。

        第三,申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文化强国、强省的需要。我校在理论基础研究方面有明显优势,在科研、创作、表演等方面取得了全社会称誉的丰硕成果,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际国内各类奖项共7569项,特别是在民族乐器研制、开发等领域已走在全国前列,2013年获得了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

        回顾我校发展历程,我校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开发利用人才智力优势,实现人才与项目对接,加大科研扶持力度等方面工作卓有成效,为我校成功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奠定了扎实基础。

        首先,我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水平优秀。学校有专任教师930人,其中正副教授41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48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0人,后备人选10人。我校于2008年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目前,我校已发展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传媒、工业设计及艺术管理七大学科为一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

        其次,我校研究生招生培养超过30年,且有成建制的研究机构。学校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我省较早招收研究生的本科院校。五年前与四川大学联合培养音乐与文学跨学科研究博士研究生。我校乐器改良研究工作起于六十年代初,于1993年正式成立乐器研究所。现有四个研究室、一个信息中心、一个乐器厂以及西南少数民族乐器陈列馆,馆藏乐器2000余件。拥有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科学合理的研究队伍,38名研究人员中有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3人。研究所在中西乐器的改良研究、乐器理论研究、乐器的收藏与鉴赏、中国民族乐器考古、改良乐器的试制与推广等方面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

        再次,我校已获得国家级在研项目。今年我校与中国音乐学院联合,成功申报了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改良”,在全国近60个单位与项目中脱颖而出,彰显了研究所突出的科研优势。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正式获批将为我校学科建设与内涵发展提供又一有效载体,不仅体现我校办学水平的快步提升,还标志着我校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下一步,我校将迅速开展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各项工作,与具有相关专业博士点的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联合开展博士后进站工作,组建优秀的双导师团队。

        目前,在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校将重点对“复合共鸣”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乐器声学、乐器工艺、材料学以及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功能与效果展开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提供一条新思路。为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四川艺术大学,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