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国际合作办学迈向新高度

07.03.2016  17:08

  从“项目”到“机构”,这是格拉斯哥学院在2016年迎来的“第一春”。近日,教育部正式批准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成为“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从2015年初开始为申报工作付出的一切努力,终于结出了可喜的果实。

2015年3月17日,李言荣校长与格拉斯哥大学校长Anton Muscatelli教授签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协议

  建于2013年1月5日的格拉斯哥学院,是我校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负责运行我校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合作举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如今,这块“国际化办学的试验田”又增加了新的内涵——实现了从合作办学项目到合作办学机构的华丽转身。

  从现在起,它具备了在“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三个新增本科专业招生的资质。更为重要的是,从此前的“电子信息工程”一个专业,到现在的四个专业,不仅是专业数量和招生规模的增加,而且是办学自主性的大幅提升和发展空间的极大拓展。

  回头来看,当年的合作办学“项目”只是一个好的开端,真正的精彩将从此处逐步展开。正如教育部的批复函所写,“电子科技大学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合作,在通讯工程、生命科学等领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创新拔尖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新途径,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相向而行 彰显两校战略共识

  三年前,当格拉斯哥学院在清水河畔诞生之时,它是国内985高校为数不多的电子类中外合作本科项目之一。今天,它再次打开了“通信工程”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大门,并前瞻性地选择了具有交叉学科优势的“生物医学工程”作为新的办学方向,更使其在电子类中外合作本科项目中首屈一指。

  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中外合作办学覆盖各个教学层次和类型,涉及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十二大学科门类的200多个专业,但总体来说,依然以工商、经管等为主,理、工、农、医所占的比例依然偏少,远未满足社会发展对这些门类的人才需求。因此,格拉斯哥学院的拓展升级可谓“生逢其时”。

  更何况,“许多专家觉得,电子科技大学与格拉斯哥大学的合作办学还有许多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邸爱英说,在申报成立合作办学“机构”之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格拉斯哥学院曾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广泛听取了中英双方相关专家的意见。调研的结论和专家的建议,均希望电子科技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能够进一步提升两校合作办学层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拓展合作办学领域。

  的确,一直以来,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传统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并昂首阔步地向“行业电子”尤其是“信息医学”迈进。然而,最初仅有的“电子信息工程”项目,规模较小、领域不够宽广,无法尽情发挥学校的优势。尤其是,当格拉斯哥学院在过去三年中逐步运行成熟时,这种“鞋比脚小”的对比更加明显,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办学的高度和广度也就越加必要了。

  对格拉斯哥大学而言,这也是其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格拉斯哥大学在电子电气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师资科研水平都比较高,在所在领域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它认识到,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实现其教师队伍和科研合作的国际化,促进学科不断深化发展,从而提升其全球影响力。与中国大学的合作,战略意义尤其重要。

  因此,以严谨、审慎著称的格拉斯哥大学在工程领域最终选定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其在大陆地区的十分重要的战略合作办学伙伴。这充分体现其对电子科技大学在工程方面,尤其是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充分认可。

  这种战略共识,让双方在建立格拉斯哥学院之时“英雄所见略同”,如今在共同推动“项目”升级为“机构”的过程中又是“心意相通”。

Anton Muscatelli教授做客“成电讲坛”,带来题为《国际化人才和公民培养》的精彩演讲

强强联合 汇聚优势学科资源

  从“项目”到“机构”,既意味着办学自主性大幅提升,也意味着工作的强度和难度都成倍增加。据了解,新增的这三个专业的“计划招生规模”分别为:“通信工程”每年最多招收240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每年最多招收240人,“生物医学工程”每年最多招收180人。2016年三个专业的批复招生规模总共是每期300人。

  即便从下学年(今年9月份秋季学期)开始招生时,只保守地尝试招一部分学生,那么,几年之后当这些新增项目运行成熟之时,其对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压力也将凸显出来,成为不得不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学院必须从现在起就做出长远的考虑,做好最充分的师资准备。

  相对电子科技大学原有的专业,合作办学专业将充分地利用两个学校的学科优势和优质资源,注重学生电子信息大类完整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适度扩展交叉学科知识;引入电子导论、生命科学导论、电子项目设计、团队合作项目、专业实践等格拉斯哥大学特色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独立探索和创新能力、较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在该体系下培养的本科毕业学生,既可继续攻读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与光通信等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也可进入通信研发与生产、通信营运与管理、信息服务与终端开发、网络优化与设计等通信与信息工程领域相关环节,从事产品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技术支持等工作,成为国际化的高级技术人才。

  与培养体系相适应,师资配备的工作也十分细致。从每一学期上什么课程、每门课程多少学分,到某一课程由谁任教、具体如何考核、过程如何把控、工程实践的条件如何保障等都已经有了详细的约定落实。

  在学校及兄弟院系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校范围内的公开招聘与试讲,格拉斯哥学院聘请了相关学院专业水平、教学能力、英文表述能力都较为突出的优秀老师成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均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长期的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以及优秀的英文授课能力。

格拉斯哥大学选派英方教师来电子科技大学讲授专业课程

  格拉斯哥大学也已安排得力教师讲授专业课程,其中不乏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士、IEEE会士、IET会士和物理学会会士等杰出人才。

前景广阔 何愁前路无风景

  当学院2013年初建并通过“直通格拉斯哥计划”刚开始招生时,本来预期仅招收120人,结果社会对项目反响很好,最后在全国12个省份招收了144人,各省录取分数均远高于当地一本线。2014年,合作办学项目扩大招生规模,实际招生人数为241人,各省提档分数比2013年均有增长,并招收国际留学生3人。2015年在全国14个省份招生,11个省份的提档分数线上升,招收海外留学生达12人。

  那么,从“项目”升级为“机构”之后,新增专业的招生前景还会重复第一个合作办学项目的盛况吗?这是摆在格拉斯哥学院面前的又一个现实议题。“从办学考虑,我们在初步招生时会比较严谨;但从前景来看,我们对招生很乐观!”格拉斯哥学院院长赵志钦表示。

  格拉斯哥学院的乐观是有理由的。一方面,合作双方都是世界名校,品牌效应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合作办学项目拥有完善的项目运作管理组织架构,引入并切实执行英方先进的管理机制,除了成立学院日常行政机构外,还设置联合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涵盖管理、教学、民主监督三个层次,过程管理十分到位、质量监控十分严格,办学水准很有保障。

  经过三年的运行,格拉斯哥学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这对未来办好新增专业提供了直接的参考和借鉴,将使新增专业的办学起点更高、效果更好。

  另外,对于广大学生和家长而言,这种“把世界名校办进电子科大”的模式,使不出国留学成为可能,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教育支出,这无疑又是合作办学受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从新增专业的发展前景看,在信息化进程新时期,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依然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同时,电子产业与其他行业的交叉渗透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产业”正在向“行业电子”转型,具备电子学科和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交叉复合型人才需求很大。而这三个专业都是立足于信息时代新时期人才需求,适度扩展专业,加强了交叉学科专业,是既有潜力又很热门的“黄金专业”。

意义深远 推动改革争创世界一流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盈晖在《中外合作办学和境外办学的最新发展及政策导向》中指出,作为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外合作办学要注重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内涵式建设新阶段,尤其是要从模仿学习转向创新引领。

  他认为,当前中国社会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必须要有领先一步的意识、基础与能力,必须克服各种办学短期行为,聚焦学科建设,着眼创建扎根中国土地的现代一流教育,为创新驱动做出现实的贡献。通过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创新引领作用,发挥“鲶鱼效应”,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国内教育改革发展。

  实际上,格拉斯哥学院合作办学项目在成立之初,就承担着助推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责任和使命。

  在国际化的核心发展战略指引下,学校从一开始就没有采取把合作项目挂靠已有学院的方式,而是史无前例地专门为了一个项目成立了一个学院,为推动项目的良好发展配备了强干有力的管理队伍。

  之所以如此,就是希望推动两校之间的全面合作,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并增强学校国际科研及校企合作的能力。

  从三年来的运行情况看,格拉斯哥学院的第一个合作办学项目开展以来,获得了学校、学生、家长以及兄弟院校的充分认可。学校代表多次在中外合作办学相关会议上进行主题报告,推动高校之间的中外合作办学经验交流。通过合作办学项目,两校的国际知名度和社会满意度都有所提升。

  如今,格拉斯哥学院的合作办学实现了进一步升级。赵志钦表示,“我们希望学院能够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学科建设水平,有助于建设一支国际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助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及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认为,采用国际化发展模式,搭建完善的国际化合作办学平台,与国外著名大学的优势学科开展全面实质性的合作,将是一条重要的发展道路,也是实现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化战略的重要途径。新增的这三个专业方向,将进一步体现两校之间的强强联合,推动我校电子类学科的国际化水平,促进学科发展。

  在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合作办学机构成立后,根据两校协议,英方将重点选拔在国际、英国及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教授来合作办学机构任教,这将有助于给我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示范高水平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等,有助于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水平。

  以此为交流平台,还将为两校教师开展科研合作打下基础,最终进一步拓展我校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推动教师参与国际化的教学和科学合作研究,培养优秀的国际化人才队伍,进而提升学校教学、科研的国际化水平。

格拉斯哥学院80余位同学参观GE(通用电气)中国创新中心,了解其全球化和本土化发展战略

  格拉斯哥学院党总支书记高世全认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并日益国际化,学校需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建立适应国际竞争的知识水平及能力结构。而通过与格拉斯哥大学合作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能够完善我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向“高标准、国际化”的转变。这对我校实现“双一流”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