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保险很给力
在顶层设计、财政补贴以及监管共同推动下,2007年到2016年的10年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长了7倍,风险保障从1126亿元增长到2.16万亿元,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不过,农业保险领域还有诸多空白,需要创新填补
据保监会最新数据,自2007年到2016年的10年间,我国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从1126亿元增长到2.16万亿元,年均增速38.83%。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长到417.12亿元,增长了7倍;承保农作物从2.3亿亩增加到17.21亿亩,增长了6倍,玉米、水稻、小麦三大口粮作物承保覆盖率已超过70%。农业保险开办区域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承保农作物品种达到211个,基本覆盖农、林、牧、渔各个领域。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已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其中,养殖业保险和森林保险业务规模居全球第一。农业保险在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农业生产越走越近
袁方力是河南省新蔡县的一位种粮大户,前几年经营得顺风顺水,但没想到去年小麦因赤霉病赔掉了6万多元。有了这次教训,袁方力学聪明了。他找到保险公司给自己160多亩玉米投保。碰巧的是,玉米抽穗时来了场大风暴,80多亩玉米面临绝收,但这次有保险理赔垫底,袁方力得到了4.9万元的赔款。
“交保险金,刮风了、天灾了,保险公司的人马上过来了,哪一年都是这样。”河南省周口扶沟县村民衡建中说的这番话很有代表性。如今,在全国农村,农户为自家种养生计买保险早就司空见惯,“整保村”在农村可谓寻常事。
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金额达到2.16万亿元,比10年前增长了近20倍,我国引导农民用“保险”规避农业风险正取得显著成效。
这10年中,最为出彩的要算2016年。“2016年是农业保险经营队伍空前壮大的一年,有31家财产保险公司和其他保险经营组织活跃在农村,为农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农业保险产品和风险保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说。
据了解,这一年也是2007年以来10年中农业保险赔付率最高的一年,达到80%以上;这一年,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空前踊跃,以单项保险计算,有1.9亿户次,农业保险的保险费收入达到创纪录的417.12亿元,为农业提供的风险保障高达2.16万亿元。
“短短10年,农业保险业务就有数十倍增长,农户获得的风险保障大幅提高,这与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农业保险条例》提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原则——政府支持下所谓‘PPP’(政府、市场结合)制度模式分不开的。10年实践表明,这种模式的选择和实施基本是成功的。从2014年到2016年3年中,农业保险的保险金额平均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20%,赔款267亿元,占到农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的9.67%,是各级政府救灾资金的7倍。”庹国柱说。
多方发力共同推进
除了《农业保险条例》的出台,我国农业保险快速发展,还与中央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直接相关。
“从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开始,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13处提及与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相关的保险,包括首次出现在一号文件中的食品安全责任险、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互联网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险种,国家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上升。”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说。
与中央一号文件相联的,还有从2007年中央财政全面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以来,财政补贴的连年增加。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的比例从35%逐步提高到45%,10年来补贴品种已由最初的种植业5个,扩大至种、养、林3大类15个,基本覆盖了关系国计民生和粮食、生态安全的主要大宗农产品;补贴区域已由6省区稳步扩大至全国。2016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158.30亿元,同比增长7.47%,是2007年的7倍多。
“农业保险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部将考虑支持保险补贴向规模经营农户倾斜,推动农业保险向纵深发展。”财政部金融司副司长胡学好最近表示。
有了政策和资金,保监会在推动农业保险方面自然也放开了手脚。近年来,保监会不仅在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和行业监管上下功夫,而且特别注重与多部委合作,以借力的方式不断推动农业保险上台阶。
前不久,在中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研讨会上,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还透露,保监会、财政部、农业部以“扩责任、提保额、降费率、简理赔”为核心开展的农业保险产品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农作物保险保障水平已基本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农户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用创新填补空白
近日,四川省邛崃市大同乡陶坝村的54户村民收到了31.75万元的保险赔款,这是全国首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的赔款,其涉及流转土地635亩。这无疑是农业保险领域的一项创新。事实上,有关农业保险创新的问题已经成为行业的热门话题。比如,成都还率先探索开展农产品气象指数保险——柑橘冻害气象指数保险,目前已累计实现保费30.3亿元,为农业生产提供1773亿元风险保障;又如,中国人保财险大连市分公司联合大连商品交易所和新湖期货有限公司研发实施的“保险+期货”,率先破题服务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创新模式;其他如“互联网+农业保险”“农业保险+险资直投”等创新也正在各地实施和推进。
不过,比起目前创新的速率,农业保险领域似乎还有更多空白。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叶兴庆部长提出,希望农业保险能够部分替代市场价格支持政策,提供农业融资增信作用;国家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张洪武董事长提出,农业担保与农业保险能够相互促进和互补,要强化国家农担体系与农业保险的合作,共同推动农业新型经济主体发展壮大。
会上发布的《中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研究报告》更是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新思路,包括要将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提升同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农业结构性调整等党和国家宏观战略统筹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地位和影响;正视农业保险保障的结构性和制度性问题,推动《农业保险条例》向《农业保险法》升级,为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提供坚强的法律制度保障;全面拓展农业保险功能,将农业保险和农业产业发展更加深入和更为全面地融合,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风险保障需求为导向,扩大农业保险保障需求,提高农业保险保障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