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晚了已寻不到树王生机

14.03.2014  10:35

  去年6月,在为向峨古青冈制订抢救方案时最希望能通过救活树干右侧一处“L”形的枝桠来把大树复壮,据当时测量,这处枝桠足有两吨重。不幸的是,方案制订10天之后,这处枝桠被雷劈断了,“这棵古树就像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太脆弱了。

  枯叶未脱落,很可能根系已经死亡;

  找了10分钟,都找不到表层有活力的根系;

  树皮下,没有找到一点有水分的痕迹,愈伤组织已裂开;

  韧皮部几乎找不到了,相当于想给病人输液却找不到“血管”……

  昨日,救治小组奔赴都江堰向峨乡,对千年古青冈进行全方位会诊。然而,无论是刨去树根部分的表层土壤寻找根系,还是仔细观察枝条和树干,救治小组的各位专家都未能发现古青冈的“生命体征”。

  青冈树一般4月上旬长新叶,救治小组5月前会再去查看一次,“如果那时树上还找不到一片新叶,就能宣告这棵千年古青冈彻底死亡。

  专家叹息:树王病情太严重

  “哎,这棵青冈树的枯叶到这个时候还没落下来。”昨日,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林科所的专家廖兴勇一到现场就忍不住叹气。廖兴勇告诉记者,一棵树如果没在冬季自然落叶,就表明它的生命力已经很弱了。“正常的树,为了保持水分,枯叶都会自然脱落。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来自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员赵志超。在他看来,如果古青冈只是部分枝干遭遇雷劈,还不至于病情危重,从现场情况来看,“青先生”的病情要严重得多。赵志超用铁铲在树的基部位置挖出一个30厘米深的小坑,铲去表层土壤,找了10分钟,都未找到古青冈表层有活力的根系。由于古青冈已上了千岁,树皮非常厚,救治小组成员不得不用钥匙凿开厚厚树皮,观察其皮层:没有找到一点有水分的痕迹,愈伤组织都干裂开了。

  能否有奇迹? 5月前再问诊

  来自某绿化工程公司的技术员赵才伟告诉记者,观察一棵古树的生命体征,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看有没有新发的枝条和芽口;然后就是观察树的主干,皮层部分有没有水分,愈伤组织有没有新绿,“这棵树韧皮部几乎都找不到了,就像我们想给一个病人输液,却找不到他的血管。”此外还要观察树的根系部分有没有活力。“这三方面的检查都显示,这棵千年古青冈树已不再具备生存的能力了。

  成都市园林技术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左久诚告诉记者,去年6月,在为向峨古青冈制订抢救方案时希望能通过救活树干右侧一处“L”形的枝桠来把大树复壮,据他当时测量,这处枝桠足有两吨重。不幸的是,方案制订10天之后,这处枝桠被雷劈断了。救治小组决定,5月之前再度前往,最后为古青冈把一次脉。“那时,如果找不到一片新叶,再宣布它的彻底死亡。

  树王为何走得这么快? 病情延误,生存空间不足

  “植物不会说话,它生病了,需要我们去观察,去帮助。”赵才伟说,如果七八年前,村民们刚观察到古青冈不怎么发新叶时,就展开救治,或许“青先生”不会走得这么快。

  据赵才伟介绍,古树的救治复壮大概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其中地上部分包括病虫害防治和树皮修复。相对来说,地上部分的工作简单得多。“最难做的就是根系修复。”赵才伟解释,因为上千年的老树,再生能力很弱。“就像给一个危重的老人做一台大手术,任何一个工序都需慎之又慎。” 赵才伟分析,这棵古青冈树多年前已有根系上翘的情况。“出现上翘,说明下层土壤板结比较严重,为了通风透气,根系就会向上发展,“所以,好心村民给老树裸露在外的根部覆土,或许帮了倒忙。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林科所的林业专家廖兴勇告诉记者,一棵胸径1.2米,树冠东西21米,南北11米的大树,其地下部分的根系应该在400平方米左右,比照这个标准,“青先生”的生存空间少得可怜。左久诚也表示,去年给古青冈制订救治方案时,就提出要给“青先生”的住所扩容,“往左右、南北再退个3米到7米。”然而,由于“青先生”长在农民的经济果林地中间,这个方案最终作罢。

  昨日,救治小组的成员还在现场约定,最快本周末去给其他9棵千年树王做个例行体检。成都商报记者 王游之

    原标题: 我们来晚了已寻不到树王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