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互为彼此的“志愿者”

18.12.2014  14:11

张永琳(右一)探望80岁的何树成(左一)老人。本报记者 田为 摄

  成都市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发展低龄老年志愿者,邻里互帮互助风气日益浓厚——

        □本报记者 刘淼淼

        12月16日下午,记者走进成都市武侯区玉林东路2号院。冬日的暖阳下,几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正围成一桌热热闹闹地打牌,个个精神奕奕。“我每天都要跟他们一起打长牌。”社区老年志愿者、67岁的张永琳笑呵呵地说,“我要陪老年人多活动多动脑筋啊,免得他们患上老年痴呆。”陪老人打牌,只是张永琳无数工作中的一项,她平时还要关心帮扶院里的二三十位空巢、孤寡老人。

        老年人“结对子”互帮互助

        和打牌的老人们寒暄完,张永琳又前往空巢老人陈秀蓉家探望。记者跟她走到楼下,经过一辆老式三轮车时,她告诉记者——就在十天前,60多岁的陈秀蓉突发病毒性疱疹,头肿了,楼下的郭永兰不顾70多岁的高龄,硬是踩着这辆三轮车把陈秀蓉送到医院就诊,并通知其在外地工作的女儿赶回来。“郭永兰住2楼,陈秀蓉住3楼,他们两家结了‘对子’,一有突发情况就互相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徐文玲告诉记者,相比年轻人,老年人有更多空闲时间,院邻之间也有感情基础,社区鼓励他们“结对子”互帮互助。

        张永琳告诉记者,院里住得近的老人多数结了“对子”,互为彼此的“志愿者”。“前几天我牙痛吃药吃多了,上吐下泻,孩子上班没空来,也是邻居陪我去输了半天液。”张永琳说。

        敲开陈秀蓉家的门,陈秀蓉的女儿曹新告诉张永琳,母亲还在医院没回来。“我长年在外打工,照顾不到我妈,幸好这些老人互相帮忙,不然真不知道怎么办。”她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社区诞生老年“志愿者领袖

        玉林东路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近日刚被评为“四川省十佳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正在发展张永琳这样的低龄老年志愿者。今年以来,玉林东路社区还对一些特别活跃的老年志愿者开展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老人的居家安全、身心健康等。”社区社工甘玲告诉记者,第一批培养了包括张永琳在内的十名“志愿者领袖”,年龄大概在50岁到70岁之间,让他们带动更多老年人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关心和照顾,有的甚至要人天天陪着。”张永琳说出切身体会。她家隔壁曾住着一位孤寡老人彭秀英,由于患上老年痴呆,今年9月被社区送进敬老院,在这之前张永琳照顾了她将近10年。“平时张阿姨有好吃的总是先端给她吃,今年她病重不能自理,张阿姨天天给她做饭、打扫卫生。”徐文玲告诉记者,正是在“志愿者领袖”的带动下,社区的志愿服务精神,尤其是老人之间互帮互助的风气越来越浓厚。

        【心语心愿】

        张永琳:养老问题不是靠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我们小区,大家有困难就互相帮忙,我帮助其他老年人,也是帮助自己。希望年轻人有时间能多陪陪自己家里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