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90岁抗战老兵:70多年前 我为B-29加油装弹

16.05.2015  10:59

准备装弹的B-29轰炸机。

青年薛树铮(周明生翻拍)

2009年的薛树铮

  皂里江(金马河)东岸的坝上,隋唐时曾作过 79 年 的 县治。二战时,为了起降当时最先进的美军B-29重型战略轰炸机,专门在这里抢修了占地面积5651亩的大机场。新津机场现在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所在地。二战时,它是亚洲最为著名的大机场,是当时世界上罕见的超大型军用机场,美军第20航空队司令部及其隶属的第58轰炸机联队司令部都驻扎在这里。

  日前,通过机场当年的机械士薛树铮老人讲述的亲身经历,我们得以了解当年为B-29加油装弹的内幕。

  机场靠岷江一侧军用物资堆积如山

  今年90岁的薛树铮满头华发,开朗幽默,非常健谈,他1924年12月24日出生于宜宾,毕业于中央航空机械学校,专业是修理教练机的发动机,他1944年4月与许多人一起,从供职的中央航空军官学校(驻宜宾)调驻新津机场。

  1942年5月,由于日军切断了战时中国最后一条陆上交通线——滇缅公路,中美两国迫不得已开辟了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驼峰航线,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直达中国云南昆明。

  “马塔角行动”的最大缺陷在于要将大量的燃料、炸弹和零备件存放在中国前方基地上,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空运。有许多炸弹和燃油是 B-29 自行运输到中国的,运燃油的B-29 需要在弹舱内加装两个巨大的油箱,每架飞机可以装 3 万升。飞驼峰航线极其危险,机组每一次的运输任务都可以算成作战任务,都可以在飞机上绘一个骆驼图案。此外,还专门动用了两种 B-24 派生的运输机——C-87和C-109,专门运输航空燃油。

  薛树铮老人说,那些运输机卸下货之后就飞走了,我们当时的任务就是随时听候通知去卸货,偶尔也往飞机上装货。我们卸的都是装在军绿色的包裹、木箱里的生活用品、食品和药品;油桶、炮弹等笨重的物件另有专人负责卸到别处,然后运往机场西边金马河边的露天库房存放。东西一卸下来码好,立即拉起军用篷布遮盖。当时,靠岷江的机场南边有三四百米远的地方,各种军用物资常常堆积如山。

  同时加油装弹一个班负责两架飞机

  薛树铮老人说,当时,B-29轰炸机来了以后,我们就改为给它加油装弹了。我是上士班长,管有10个机械兵,我们班配有一辆小吉普,每个班负责两架飞机同时加油装弹。我的工号是50号,固定在50号停机位干活,每次服务的B-29飞机都不同。停机位只有90号,我记得最多时停过80多架飞机,但从未停满过。

  有好多次,B-29飞机都是凌晨5点过走,下午7点以前回来。每架飞机一降落,就跟在机头前边的那部作导引的敞篷小吉普之后,在辅道上慢慢滑行。导引车上站着一个打着一面白旗的地勤导引员,白旗上用英语写着:“Follow me(跟随我)”。新津城关小学吴慧明老师的丈夫彭述古先生,我就见到过他站在汽车上打着白旗。B-29滑行到停机位上,一律头朝跑道停好。B-29是4个引擎,有的飞机遭打停了一个两个引擎,有的机身上穿了些洞洞,飞行员都把飞机开回来了。守卫B-29的是中央航空特务旅的士兵,每架飞机至少有1名士兵把守,凡是哪架飞机加强了守卫,那架飞机上就一定有大官。航空特务旅是中央军,装备好,头戴钢盔,脚蹬翻毛高帮皮鞋,背的是汤姆式冲锋枪,每个班有两挺便携式机关枪。

  驼峰航线运来的弹药,都存放在机场以西金马河边的不同库房里,拆去引信的炸弹堆放在那种撮箕形的用沙袋围成的露天炸弹库里。

  严谨的美军机械师手把手地教我们

  最初,我们都不知道怎样为B-29加油装炸弹,也没有受过这方面的培训,是我们服务的第一架B-29上的美军机械师手把手地教我们的。我们第一次乘车赶到50号停机位时,那位机械师和翻译早就在那儿等我们了。每个炸弹近1人高,重230公斤,每架飞机装弹30个,炸弹装在B-29飞机腹部的炸弹舱里。把机腹底下的开关一按,弹舱门就呜呜呜地自动打开收进舱里了。我们就爬进弹舱,把一颗颗炸弹用手摇上弹机吊升到位……最后才是加油。这时,那6座小山包样的油库和地下输油管道已经建成,每个停机位都设有一个输油井口,打开窨井盖,拉出井口里的输油管,再把机翼上的油箱盖子打开,拧紧输油管跟飞机油箱的接头,就可以轻松地加油了。

  每回夜里加油装弹的时候,停机坪上一片灯火辉煌,人影绰绰,热闹非凡。那灯火不是发电厂送的电,而是飞机上自身的照明灯。想想看,每两架飞机就有11人在忙碌,还另有2至4名卫兵在把守,如果是80架呢?那岂非是五六百人加夜班的工地了,再加上好多部亮着雪亮光柱的小吉普来来往往运材料,那挑灯夜战的场景何其壮观啊。周明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