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记忆】我为什么选择了西南石油大学——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景山教授

29.12.2017  22:10

‍时 间:2017年6月6日

地 点:校史馆

人 物:陈景山

访谈人:陈建

摄 像:曹刚 张魁武

文字整理:刘政发(学工助理)

文稿撰写:陈建

文稿审核:姚明淑

访:陈老师您好!我们是学校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目前正在开展“石大记忆”项目的采访工作,推出这个项目是为了抢救学校的文化记忆,留下石大历史亲历者和见证人的记忆,在档案馆永久保存。今天想请您讲一讲学习、工作中经历过的事情。

谈:非常高兴接受你们的采访,也感谢你们提前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

陈景山教授于1985年来到我校任教。此前,他已在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工作了15年,致力于沉积岩研究,著述颇丰,发表论文13篇,完成科研报告5份、专著2本,完成了几百万字的地质学论著译校工作,还出版译著13本、发表译文10篇,并获中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四等奖各一项。

陈景山1981年出版的著作《三角洲沉积与油气勘探

.

孔雀西南飞

访:您在中科院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为什么会来到地处偏僻的我校?

谈:我调到四川石油学院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我爱人在上海工作,我在北京工作,相互都难以调动到对方的工作地点,因此分居了10多年。当时我们也联系过其他高校,但因为户籍等原因,始终无法调到一起。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我认识了西南石油学院一个老师,我从他那里了解到学校的一些情况,说学校的学术思想很活跃,在石油开发、勘探、机械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石油地质界有一些名气,学校有一种独特的精神。党委书记张永一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很快就答复我:同意将我们夫妻同时调到学校。那时我还不认识他。

我当时还是助理研究员,学校没有科研启动资金、房子、安家费等特殊照顾政策,这跟现在的情况不一样。到南充路太远、太难走,颠颠簸簸绕了一大圈才到。来了一直住在总务处大院的招待所里,分房还要排队。但我还是很高兴,妻子也没有任何抱怨。

访: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就这样放弃了更好的研究环境和研究条件,您真的不遗憾吗?

谈:当时很多同事、朋友也不理解,大家都是孔雀东南飞,而只有我是向西飞。中科院有一个院士想留我,但是北京户口太难解决了,他也没办法。也有人说学术上有损失什么的,但我不觉得有什么损失,家庭对我很重要。

并且,到学校来以后马上就上手了,立即接手了“七五”到“九五”的国家攻关项目,不存在任何不适应的情况。学校很重视我的工作,我的研究工作并没有停下来。

.

建立中科院与学校的联系

陈景山在中科院工作情景

访:中科院的经历,对您从事高等教育有没有带来特别的东西?会不会让您在搞科研、教学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

谈:肯定有。

一是学术上的严谨和创新。中科院的学术积淀很深厚,有一批高水平的专家,他们在科研和学术上是一丝不苟的,注重创新、追求卓越、治学严谨。这种学术氛围给了我非常好的熏陶、非常好的训练和非常好的教育。中科院地处北京,与各高校、科研单位,特别是国外最新科技前沿和动向了解较多,联系也很紧密,因此很注重创新。

我到学校后翻译了很多东西,就是因为我们学校原有的一些学术观点、学术成果的水平都比较低,我也很着急,就把国外的新东西,主要是教材通过翻译介绍过来。改革开放后国外很多专家到北京讲课,我听了很多,了解了本学科领域较多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向。另外,调到本校后给研究生上课,讲沉积盆地、大地构造的很多课程,就马上把国外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介绍给学生了。

二是实验必须自己做。在中科院我就是实验助手,中科院的实验室是开放的,科研人员如果有项目了,只需要给管理人员打个招呼就可以去做了。这和高校差别比较大,不像现在我们做项目,实验要交给实验室去做。自己动手做实验对于科学的严谨和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帮助的。这套经验,我也搬到我们学校来了。

调到学校来以后,我还回中科院继续搞了两三年时间,保持了合作关系,也帮助学校和中科院建立了一些关系。比如介绍我们的学生到中科院去读博士,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工作中也找中科院的同事帮忙。另外,我们学校的研究条件比中科院确实差一点,实验条件不够,我就到中科院实验室去做。

访:中科院要收费吗?

谈:他们不收费,也没有任何麻烦,我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还是和以前在中科院时一样。当时通过我牵线搭桥还有两三个学生去中科院读博士;也联系了很多中科院地质所的专家来我校讲课;我们还与中科院联合开展了一个科研项目。

访:从中科研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您完全适应教学工作用了多长时间?

谈:我调过来主要是给研究生上课,我在中科院也给研究生上过课,所以我到这边来直接上课也没有多大影响,衔接得比较好;另一方面,对我来说科研和教学的矛盾不是很明显,它们相辅相成。科研搞多了,给学生介绍新的知识也比较得心应手。我上课学生能听懂,因为基础是一样的,只是很多新观点没有。现在同济大学的一个教授,是我们学校的研究生,当时我给他们上的课。他说,我的讲稿他现在都还在用。中科院给我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

通过科研促进教学

陈景山教授在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油气的关系的研究中,对成岩阶段与孔隙演化、油气的形成与聚集作了详尽研究,将成岩历史、孔隙演化、构造发展史及油气运移聚集历史的“四史”相结合,综合研究储层的新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建南气田(位于湖北省利川市建南镇)的储层研究中。该成果被评价为:标志着我国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在“七五”期间迈上了新台阶,与国际同期成果相比毫不逊色,对我国油气勘探工作具有实用价值。难能可贵的是陈景山教授特别注意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两次获得学院科研促教学奖。

访:作为一名以科研为主的教师、我校石油地质学科带头人,请谈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您是如何把本学科新知识和前沿学科知识运用于教学的?

谈:我的做法就是把科研中的一些最新成果,包括对油田地质的一些认识,融入在教学和学生培养工作中,把搞科研的知识、方法体系传授给学生,特别是在研究生的培养中更是如此。从教学角度讲,课堂教学和研究生培养除了理论知识外,必须把老师(包括学生)在完成具体的科研项目时获得的实践知识融入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具体地获得和掌握这个学科的知识,也才谈得上深入理解并创新知识。研究生和老师一起搞项目是研究生培养的必经途径,比如学习研究沉积岩,我就可以通过我承担的项目,带学生到勘探开发现场去讲。我始终认为没有项目去带研究生简直就是空谈。

我认为科研促教学主要有三点:第一、在学校学习的一些基本知识要联系实际;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个很关键;第三、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带研究生比较重视的,对学生独立工作后的作用很大。

陈景山与研究生在生产现场

.

这些年,我带了20多个博士,30多个硕士,其中有一些比较出色。比如辽河油田的副总经理孟卫工,本科是我们学校81级的,博士是我带的。还有塔里木油田总地质师田军、克拉玛依油田总地质师王绪龙,油田的处级干部那就多了。留校的博士还有好几个,他们都是做学问的人。他们的共性是:刻苦,善于学习,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自己提升也很快。虽然我现在退休了,还是有学生来找我。

2001年陈景山教授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访:您受到过名与利的纷扰吗?

谈:我们这一代人,是党和国家培养的。50年代,高校招生规模很小,我们考大学时只有不到10%的录取率,我考的南京大学是很难进的。我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都是国家培养了我,所以我心里想的就是回馈、感恩,毕竟没有国家和学校的培养也没有后面我的经历,所以没有去想过名和利,也就不存在这些诱惑,都是为党和国家做事情。那时候的想法和现在不太一样,生活很简单,没有买房、买车、出国之类的事,孩子上学都不要钱或花钱很少。对我来说,做好工作后组织上给了我一些肯定,就很高兴了。当时我拿了石油总公司的三个科技进步奖,也没有奖金,只有奖励等级和证书,但都无所谓。

.

研究室要抓项目抓成果

访:您长期担任碳酸盐岩研究室主任,您曾经说:除了认真完成本室日常事务工作外,针对本室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着重抓了三个工作:抓稳定、抓项目、抓成果。请讲述一下其中的故事。

谈:那时候对研究室主任要求做的杂事很少,会议也少,主要是做两件事:教学工作安排和出去找项目。我当油气地质研究所副所长、碳酸盐岩研究室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找项目,一个研究室没项目那怎么行呢?开始时还有一部分项目是上面分给下面来做,“七五”之后就得自己出去跑项目了。我在油田还有一点影响力,前两年油田都还在找我做项目,但由于年纪大了,又没有带学生,我现在才不做项目了。

搞科研还是要有成果。评价一个研究室的水平如何,主要就是看取得了什么成果。成果虽然是通过研究工作的积累自然而然产生的,但抓和不抓还是有区别的。抓的关键在于总结,比如当时我们在碳酸盐岩和几个台地的研究,已经基本和国外先进水平处于同一个层次了,经过总结后,成果就出来了。这些成果到现在都还在用,并且这套总结的办法也沿用至今。

另外,把研究成果推出去也很重要。我们学校走出去的比较少,总有一种“盆地意识”。你不出去,就不知道外面的研究到了什么程度,你自己的成果也推不出去,发展就要受影响。当时主要途径是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来交流和推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因为那时还没有互联网,查阅论文很不方便,传播的范围有限,广泛通过论文发表学术观点是后来的事。我去了后,积极鼓励和支持老师出去参加学术会议和其它学术活动,当时学校还没有这方面的政策,我都是通过项目经费来支持的,虽然花了一点钱,但确实有效果。

陈景山教授(前排左六)参加学术会议

.

做人大政协工作的体会

访:您从1991年起先后担任南充市、顺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99年当选南充市政协副主席,还担任过学校新都校区建设指挥部的教师代表,以一个专家的身份从事这些社会工作的价值是什么?它们会影响您的科研、教学吗?您体会较深的是什么?

谈:这些社会工作,都是一种奉献。对我个人来说,无论是做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还是社会工作都是一个回馈:国家培养了我,我做点事回馈给国家。另外,这也是学校的需要。当时,我已经是博士生导师了,统战部找到我说,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要选派有影响力的高校专家参加人大、政协工作;同时也是为了扩大学校在地方的影响,促进学校发展,希望我能够参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选举。我当然希望能够通过人大、政协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这是应该做的工作,这些工作总得有人做。于是,我就同意了,并力争把这个做好。

几年来,我直接参与了每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并且就工业兴市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南充怎么办和西部大开发人人做贡献、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专题开展了理论研讨,更主要的是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精心选题。我比较关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再就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企业发挥科技人员作用、城区基础教育、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等热点难点问题。与其他委员一起,跑遍了南充9个县市区,到基层去听取群众的意见,然后及时向政府反映,提出建议。

记得我提得比较多的是加快南充中心城市建设、做好嘉陵江资源开发、发挥教育资源优势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具有前瞻性的议题。有两个调查报告当时被认为有较高水平,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表扬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另外印象比较深的是,当时南充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花了很大力气搞招商引资。人大政协对如何改善招商引资环境作了专题调研。我和几个代表先后对市公安局、市中级法院、市工商局等19个执法执收单位开展民主评议。先研究了评议内容和评议方式,评议后又到群众中去广泛征求意见,最后汇总了评议结果,向党委政府报告,再向被评议的单位反馈意见。

对这十年的社会工作,我体会比较深的是:一是会很多,主席会、常委会必须要参加。人大代表、政协副主席是兼职,我的根本还是在学校,当然还是要参与一些活动,教学科研没时间了,只有自己加班去做了。二是通过这个工作也还是提了点意见。当时博导很少,博导说话地方领导还是要听的。九八年高校扩招扩建,我联系了好几个代表给市政府建议,应该利用南充拥有多所高校这种资源,建设一个高校园区。我们在建议中说,如果建成了这个高校园区,再形成硅谷那样的科技创新区,那么在拉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南充就是全国第一。我们四个高校的代表都给领导分析得很清楚了,但当时他们的意识没转过来,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  

三次跨界最愿意当教师

访:我们注意到,您的工作经历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中科院17年,专职科研人员;西南石油学院24年,大学教师,其间社会工作兼职约10年。这三次变化,您觉得是跨界还是转身?这三个阶段您最满意的是哪一个?或者都很满意?

谈:对在我们学校当老师最满意,不仅尽我所能传授了知识,还培养了不少硕士博士,他们毕业后在油田工作的都成为了业务骨干,有的留校成为了老师,他们发展得都很好,这是我的最大成果。写多少文章都不如培养一个人才,所以高校有高校的好处,这是一种成就感,与这个相比,个人的一些荣誉就在其次了。

2000年陈景山教授当选四川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

【人物简介】陈景山,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44年2月生,汉族,福建泉州人,1967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曾任政协南充市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主要从事沉积学和油气储层研究和教学,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省部级等重点科研项目45项,合作出版专著10部,译著14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39名,博士研究生28名,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本文已经陈景山教授本人审阅)  

作 者: 编 辑:向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