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共和国同龄】张厚新:生于新中国 长在红旗下

28.09.2019  06:04

张厚新:生于新中国 长在红旗下

——新中国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受益者

编者按:

70年栉风沐雨,70载春华秋实,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校党委宣传部开设“我与共和国共成长”专栏,特邀我校与共和国同龄的老教师,讲述个人与学校同成长、共发展,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命历程,以他们独特的成长轨迹和扣人心弦的人生故事激发更多西南科大人回首初心,重温使命,在建设新时代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道路上凝心聚力,再创新功。

张厚新,1949年12月出生,四川广元旺苍人。

我受益于国家的政策,更受益于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契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访谈实录

1、您在西南科大的工作经历。

我从1972年就到学校前身四川绵阳农学校读书,中专两年半读完后留在学校办公室工作。78年任办公室秘书,83年学校机构改革当办公室主任,86年党办校办分开之后担任党办主任,92年又当上了组织部长,97年当纪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兼了一年多到2000年合并之后又当西南科大的纪委副书记监察处长直至退休。

2、在参与和见证西南科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学校很能抓住机遇,其中一环就是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李岚清在任职期间每年都来学校一次,退休后还来了两次。学校董事单位的支持很大,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在二级学院的组建整合中,引进很多人才。合并组建后,校舍的建设变化也很大,我作为纪委副书记监察组长,参与各项目招标、建设的监督工作。校领导抓住机遇,凭借九院的支持,争取到了国防科技学院的创办资格,以及博士点的建设。

3、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对时代的发展与变革有哪些深刻的记忆。

我从广元旺苍的一个小山村走出来,虽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但我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学习刻苦努力,所以一路走来都十分幸运。我碰上并抓住了新中国发展与改革带来的机遇,并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那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上最好的中学,但由于文革的影响不得不终止学习,回到农村。

1972年恢复教育,我幸运地成为了当时首批重新学习知识的学子,来到了我们学校的前身绵阳地区农业学校学习。毕业后,我留在学校办公室工作。在此期间,我遇上了第二次改变人生的机遇——1983年国家的机构改革。这次改革让我的职位从办公室秘书升为办公室主任,而这次机遇也让我有了更好的为学校发展献言建策的机会。我受益于国家的政策,更受益于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契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4、请用一句话来形容今天的时代。

这70年确实是沧桑巨变,飞跃发展。

5、对年轻学子的寄语。

青年大学生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四个自信”,脚踏实地,刻苦努力学习,增强创新创业的意识,加强能力培养,练好过硬的本领,更好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6、对新中国70华诞的祝福。

衷心地祝福新中国70周岁生日快乐,能有更加辉煌的明天,继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郭鸿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