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王毛》亮相伦敦 斩获万像节双项大奖

04.12.2014  11:50
六届英国万像国际电影节昨日在英国伦敦完美落幕,在此次电影节上众多中国优秀影片获得国际大奖。电影《我不是王毛》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以及中视国文(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赵小溪导演的一部带有喜剧色彩的战争题材影片。

 

我不是王毛》亮相伦敦 斩获万像节双项大奖

   11月23日,编剧李海江与主演郭金杰携带作品《我不是王毛》参加万像电影节电影展映周,并一同出席观众见面会。见面会之前,李海江与郭金杰接受了媒体的专访,讲述电影创作到最后成品的多彩故事。

   电影《我不是王毛》讲述的是王毛他爹因为害怕儿子去前线打仗,于是央求狗剩(王大治饰)代替儿子去当兵,而狗剩为了攒钱迎娶杏儿(葛晓凤饰),三次“卖身”到军队顶替别人打仗,谁想乡公所所长杨三(郭金杰饰)对杏儿图谋不轨,屡次失败后引来日本军队,最终狗剩为了心爱的人选择与日本人同归于尽。

   影片通过社会大洪流中,一个追求淳朴梦想的底层小人物的视角,展现战争的残酷,从而反衬出战争的灭绝人性,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年代的大背景之下,底层小人物的挣扎与无奈。而这部作品的形成,李海江说他酝酿了很久,一直是心底一个重要的心结。他说:“王毛的故事是我父亲告诉我的,是发生在他和他发小身上的故事,虽然根据这个故事我用了七天的时间写成了剧本,但是我前前后后酝酿了30多年。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以前人们卖兵的事,就有了灵感,最终将故事改编成了这部电影。

我不是王毛》亮相伦敦 斩获万像节双项大奖

     李海江:底层的人需要付出的更多。

    通过一面是战争的大与另一面是底层人物的小,电影在这种大环境中小人物的个人追求中将故事展开。对于如何看待这种大与小的对比,编剧李海江认为:战争是残酷的,但是在这个大环境下,没有个人物,不论是大是小,都没有办法摆脱。而在这种背景之下,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才能达到其他阶层很容易达到的目标。这也是编剧自己想要通过这部片子表达的内涵。

    剧中,本来狗剩参军只是为了赚钱娶媳妇,对战争,对侵略没有任何概念,但是随着战争的一步步深入,他自己才意识到只有国家不被侵略,人民不被蹂躏,才能完成自己小家的梦想。随着狗剩观念的变化,这种“小我”的价值才一步步融入到“大我”的观念中。当然,李海江也承认,战争是残酷的,反人道的,没有一场战争是正义的,所以珍惜和平,反对战争才是这个电影所要最终表达的。

     李海江:如果说这部电影是一个战争片,不如说它是一个爱情片。

    很多人认为电影是在抗战的背景之下表达一种爱国的情怀,但实际上,编剧更想表达一种战争大环境之下小人物的挣扎生活。李海江表示:“我们拍战争片拍不过好莱坞,而战争那种残酷的场景已经被拍烂了,而剧中的主角狗剩也并不是为了国家去打仗,而是为了娶媳妇,在最初也并没有爱国情怀,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个小小愿望而卖身打仗。”就在这种一大一小的过程中,将小人物的拼搏与无奈通过战争的大背景放大并升华了。

     郭金杰: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正好砸我头上。

    郭金杰作为曲艺演员,被选为本片的主角之一既有幸运的成分,也是厚积薄发的成果,虽然嘴上一直调侃自己被选中是因为长得丑,但是在剧中的精湛演出,为他的处女秀赢得了满堂彩。他说:“我本来是曲艺演员,没有影视演员的经验。这部片子能选中我就好像是天下掉馅饼,刚好砸到我头上。但这部剧本非常吸引我,拿到第一眼,就一口气读完,觉得不给钱也要去拍,而这部剧写的本身就好,能够参与这部戏的拍摄,是我这一辈子的幸运。”由于电影是通过喜剧的视角展现战争背景下的人物,本是相声演员的郭金杰在剧中的表现也确实符合了编剧与导演的期望。他强调:“我感恩遇到这样一个剧组,以前跟了很多组,但是这个剧组所有的人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好剧组,和以前不一样。

    采访结束的时候,编剧表达了希望电影能得到评委和观众认可的愿望,希望能够拿到最佳编剧和最佳原创故事片奖,不要空手而归。不过截止目前,电影《我不是王毛》已经斩获浙江青年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三项大家,成为该电影节最大赢家,而主角王大治也在俄罗斯国际军事电影节上摘得影帝桂冠。除此之外,电影也获得了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