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15年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超11万户

20.07.2015  17:44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6312户,同比增长34.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3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3546.58亿元,同比增长1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3.6个百分点。这两项“创业指标”数据的高位运行,意味着成都市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支持创业创新一系列政策的叠加效应正逐渐显现,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正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和投资活力。

每天诞生创业主体646户 认缴出资近20亿元

据成都市工商局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中,中小微企业等新兴市场主体增长数量最多。其中,内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表现尤为突出,同比增幅均达到30%以上,为成都市经济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1—6月成都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6312户,同比增长34.7%,平均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646户。截至6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达1146352户,较去年同期增长22.78%。这也意味着,如今在成都市户籍人口中,每10.5个人就有1户市场主体,“创业之都”创业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

统计还显示,1—6月成都市新登记市场主体的注册资本总额为3546.58亿元,同比增长达142%,平均每天新增注册资本19.7亿元。截至6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总额达24470.5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40%。

  创业:个私经济迅猛发展 个体户占新增市场主体6成

据成都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从2014年3月起实施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政务服务,减少企业经营成本,这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政策支撑和发展动力。反映在2015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中,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增长迅猛。2015年1月至6月,成都市共新登记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类市场主体5660户,较去年同比增长48.56%。二是创业创新人员集中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继续保持迅猛发展。上半年私营企业新登记户数占到新登记企业总数的94.65%,注册资本占到61.54%;个体工商户新登记户数占到新登记市场主体总数的61.40%,“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高涨。三是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明显。截至2015年6月末,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就业人数达259.66万人,较2014年底增长10.9%。

如果说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总数体现的是“”,企业(个体工商户)年报则更能反映市场主体的“”,作为构成经济运行的基本细胞,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是整体经济平稳运行的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成都市2013、2014年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报率均超过92%,这充分反映出成都各类市场主体存活期较长、活跃度充分,在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时抗压能力突出的特点。

创新:企业规模化发展势头强劲 信息技术产业创巨量增幅

数据显示,成都市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在一、二、三产业的分布为1755户、4037户、110520户,所占比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5.6%、增长13%和增长36%。数量上第三产业仍旧占据绝对优势,增长比例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新登记户数均较去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幅。

随着“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和五大兴市战略的深入推进,成都作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财富聚集效应日益凸显。从企业新增注册资本情况看,1—6月,全市新登记注册资本1亿元(含)以上企业267户,较去年同期增长8%;新登记企业的户均注册资本放大,达到783万元/户,同比增长108%。截至6月30日,成都市全市注册资本1亿元(含)以上企业达到3495户。

成都还在通过“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等实际举措,吸引并支持蓉漂、创客进行创业、创新。以蓬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为例,成都吸纳了大量的创新人才,上半年电子商务类市场主体新登记户数同比增幅最大,达189.74%。此外,成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扩展迅猛,上半年新增注册资本达到1076.99亿元,较去年同期猛增28.25倍。

据悉, 2015年10月1日起,成都市将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下半年,成都工商部门还将采取一系列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的举措,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支持“个体转企业”,支持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和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在解决企业融资困难方面,工商部门还将进一步强化股权出质、股权出资和动产抵押登记、商标权抵押等登记服务职能,支持民间投资和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