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鸡毛毽婆婆续:家里不算困难 不麻烦大家了

22.12.2014  13:32

        顾先生受北京18位朋友的委托一下用1800元买走18个。

       

        儿媳在家中帮婆婆做鸡毛毽。

       

        市民特意前来买鸡毛毽。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 张元玲 记者 李鑫 摄影 朱建国

        “婆婆,我买10个”、“我买40个!”……21日上午,有网友专程为陈婆婆买来热腾腾的奶茶;成都王先生打批发一次买了40个打算分发给公司每位员工;顾先生受北京18位朋友的委托一下用1800元买走18个……

        “我们喊她不去卖,她非要去。现在大家都来买,还给她这么多钱,我们心里过不去。”陈婆婆的儿子刘中顺说,自己的家里并不算特别困难,他打算让陈婆婆将钱还给那些爱心市民。

        一个鸡毛做的手工毽球,卖价不过5元。86岁的老婆婆陈玉珍在春熙路天桥上卖这些毽球,已经有12年了。

        不过她并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鸡毛毽球,在刚过去的周末里,给寒冬中的成都市中心增添了一抹暖色:她的儿子去年患重病,家里需要治疗费。本来把卖毽球当养老爱好的陈玉珍,每天加大毽球制作量,为的是给儿子凑治病钱。今年12月20日,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将此事发布在网上,引发网友和市民热议。

        这两天有人给她送热腾腾的奶茶保暖,有人一次买上几十个毽球,还有一个14岁的小女孩专门从天回镇赶来,想用200元买两个毽子。当得知毽子被卖完时,她干脆丢下200元就跑。

        不过,突如其来的爱心捐助,则让陈玉珍一家有些措手不及:儿子刘中顺让老母亲不要“麻烦别人”,甚至让母亲把爱心市民给的1000元钱退还给人家。媳妇李前珍说,“我们还算过得去,希望把那些钱用在更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本是一个爱好/

        来成都养老“闲不住” 过去12年卖毽子当爱好

        陈婆婆是遂宁人,育有两儿两女。由于老伴已去世三十多年,大儿子已经失去音信、大女儿改嫁后也少有来往、小女儿也患有肾病,陈婆婆一直跟着小儿子刘中顺一家生活。

        1990年,儿子刘中顺和儿媳李前珍“怀揣100元”便从遂宁来成都闯荡,做起了水果小生意,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1998年,夫妻俩将儿女接来成都,把陈婆婆也接过来安度晚年。“老爷子死得早,家里是全村最穷的。一家几口全靠母亲编席子、做扇子补贴家用。”刘中顺回忆起以前的日子直摇头,“母亲早年吃过太多苦,该享享清福了。

        然而,在农村忙碌惯了的陈婆婆来到城市却“闲不住”。为了打发时间,在陈婆婆的一再要求下,夫妻俩才同意她卖毽球。“她要有活干才开心,只要老人图个开心就行了。”媳妇说,那个时候陈婆婆只是把卖毽球当个消磨时间的爱好,断断续续卖了有12年,2010年后就不怎么卖了。

        变成一份责任/

        儿子被查出重病 卖毽挣钱为儿子治病

        然而,眼看着一家子正过得其乐融融,不幸却突然降临到这个家庭。2013年11月,儿子刘中顺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在刚得知病情的那段时间,阴霾笼罩在整个家庭:儿子不能再做生意,且每星期得血液透析两次,治疗费用不菲;儿媳也只能找了份保洁工作勉强维持家用。为了给儿子赚治疗费,陈婆婆又重新拾起几年前的爱好——卖毽子。一开始儿子儿媳也是不同意,“这么大岁数了,再说又卖不到几个钱。”但是陈婆婆不肯,执拗要“给儿子分忧”。看着老人爱儿心切,儿媳便去市场上买来了鸡毛和垫圈,圆老人的心愿。

        此后,每天早晨4点,陈婆婆便准时起床制作并整理毽子,一直到7点。吃完儿子做的早饭,陈婆婆背着一背篓毽子、一个温水壶来到春熙路天桥。

        中午饿了,陈婆婆便去王府井附近的包子铺买一个2块钱的包子,就着温水壶里的温水吃下去。这便是她在外的每天不变的“固定午餐”,也是唯一一顿餐食。“吃包子方便些,买了就走,不影响生意;吃餐馆太贵。”陈婆婆说,“就是想把钱都省下来,都给儿子。

        若是下雨天,陈婆婆也会坚持守摊。雨下大了,婆婆便到附近的商场找个台阶坐着躲雨。一直到下午5点,看着行人逐渐散去,陈婆婆才开始收拾家当背着背篓回家。回家的路程大约要走半个钟头,陈婆婆说“就当活动筋骨”。

        陈婆婆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把当天的收入交到儿子手上。“有时候只卖出10个,也就五六十块钱,但是也还能帮到他。”陈婆婆说,自己卖的毽子能给儿子治病帮上忙,要一直卖下去。

        引发一股热流/

        婆婆被爱心包围 1800元买走18个鸡毛毽

        “今天,成都寒风阵阵。86岁的陈太婆跟平常一样,坚守在春熙路天桥下叫卖自己手工做的鸡毛毽。因为陈婆婆老伴去世多年唯一的儿子患肾病每月需要透析,所以再冷她也得挺住靠卖鸡毛毽赚点微薄的医疗费。毽子5元一个,她希望有更多的好心人来照顾她的生意!求扩散!记者朱建国”,12月20日,本报官微报道了陈太婆的消息后,迅速掀起网友一股爱心传递。“婆婆,我买10个”、“我买40个!”……21日上午,有网友专程为陈婆婆买来热腾腾的奶茶;南京陈先生帮朋友代买20个准备寄到南京;成都王先生打批发一次买了40个打算分发给公司每位员工;顾先生受北京18位朋友的委托一下用1800元买走18个……原本卖5元一个的鸡毛毽,不少好心人均以超出几倍的价钱买走。陈婆婆笑着说,以往一天最多卖一二十个,今天不晓得是咋的,早晨背来80多个不一会儿就卖光了,陈婆婆不得不又从家里背来一两百个,重孙女佳佳后来又带来了20多个毽子。

        “现在生怕哪个来帮助我们,不要麻烦大家了!

        请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12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陈婆婆的家进行了实地探访。陈婆婆的家位于锦江区的一个老旧小区,家里还算宽敞,儿媳李前珍说,这是以前攒钱买的房子拆迁后得到的房子。一进门,陈婆婆正坐在客厅里扎毽子,面前放了一个大簸箕,里面放着一些成型的和未成形的鸡毛毽。陈婆婆说,这两天卖得好,要加紧多做些毽子好拿去卖。她还张罗着让儿媳也加入到“扎毽”的队伍里来。

        “我们喊她不去卖,她非要去。现在大家都来买,还给她这么多钱,我们心里过不去。”陈婆婆的儿子刘中顺说,自己的家里并不算特别困难,他打算让陈婆婆将钱还给那些爱心市民。

        “现在生怕哪个来帮助我们,不要麻烦大家了!”儿媳李前珍也连声附和着说,虽然丈夫生了重病无法工作,但是社保可以报销很大一笔治疗费、自己做着保洁工作,儿女也都在打工,一家子节约一些是可以勉强度日的。“很多人比我们可怜多了,老家有一个人得肝炎死了,这一家人更可怜,我今年过年回家还打算去帮助他们。”李前珍一再强调,“要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