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造地震预警技术首次出口一带一路国家

28.04.2016  15:48

  

  中国大陆地震预警网与尼泊尔地震预警网覆盖图(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供)

  4月25日是尼泊尔8.1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近日,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王暾博士透露,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尼泊尔科技院联合建设的尼泊尔地震预警系统网已正式启用,这标志着尼泊尔已成为全球继墨西哥、日本、中国之后的第四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这也是成都高新造地震预警技术走出国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计划的实际行动之一。

  一年前,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我国西藏地区和尼泊尔均出现人员伤亡。此后,在外交部、科技部、侨联、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侨联等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成都高新造”地震预警技术受到尼泊尔科技部和尼泊尔国家地震中心的认可,最终促成尼泊尔地震预警台网建设的项目落地。对于该地震预警系统网的正式启用,尼泊尔科技院(NAST)常务副院长J.R.Pokharel说,尼泊尔政府非常重视该项目的进展,包括NAST在内的社会各方都由衷感谢中国对尼泊尔的支持。

  王暾表示,若尼泊尔地震发生时有预警,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将获得18秒的预警时间,人员伤亡可大大减少。据悉,已建成的尼泊尔地震预警网覆盖了尼泊尔约1/3的国土面积和1/2的人口,已在尼泊尔部分中学、大学、宾馆和政府部门投入应用,今后将继续扩大预警网的覆盖面积和应用范围。

  据了解,尼泊尔地震预警网的启用标志着中国地震预警技术首次出口到“一带一路”国家,体现了中国地震预警技术在响应时间、可靠性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中国自主创新的地震预警技术也将更好地服务全球地震减灾。王暾说,尼泊尔地震预警网与中国大陆地震预警网实现了互联互通,将来可以为规划中的中国-尼泊尔铁路提供地震预警服务。

  据悉,自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在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和成都高新区的支持下,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成功研发了“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经过8年的持续努力,该所利用自主创新的技术参与建设的地震预警网已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6.6亿人,占我国地震区人口90%,所研发的ICL地震预警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且已连续预警了29次破坏性地震,取得了一定的防灾减灾应用成效。

  四川台记者 向显焱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