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步入孵化2.0时代

04.08.2015  11:11

本报制图/朱濉

 

       7月30日,在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E区NEXT创业空间,创业者用微信购买饮料。

       7月30日,在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E区NEXT创业空间,创业团队在忙碌地工作。本报记者 李向雨 摄

打造全产业孵化链条,发动创新创业引擎
版首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激发每一个有创新创业意愿的人,将一个个想法变成一件件产品。而能够帮助这些创业者更好更快实现梦想的地方,就是孵化器。
  今年5月,四川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各市(州)要集中力量重点打造孵化器大平台,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孵化器有哪些形式?孵化器的“江湖”又在经历何种变化?让我们走进全省孵化器最密集的成都高新区,走近几位孵化“老兵”,看一看、听一听。
  如果用“百花齐放”来形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都高新区就是四川“双创”花园里花开最艳的一处。
  这里平均每天诞生44家企业,2015年上半年,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成都高新区,新登记各类型企业8044户。其中,新增科技创业企业609家,同比增长超过百分之百,也使成都高新区在孵科技型企业超过4000家,达到4319家。
  这里如何孵化出巨量的科技企业?在“双创”时代,孵化器又将如何步入2.0时代?
新型孵化器合纵连横
市场化、专业化、全要素,充分对接各种创业资源
  7月28日下午,抹茶美妆CEO黄毅带着自己项目的天使投资人,来到天府软件园 E区的新型孵化器——NEXT创业空间“掘金”。黄毅带着自己的投资人来孵化器看项目,因为他本人就是这个孵化器的股东之一。
  成立于今年5月20日的NEXT创业空间,拥有1500米的开放式联合办公区域,创始人拥有多年孵化器运营管理经验,股东包括天象互动、Camer-a360等8家明星企业的创始人。
  在这里,入驻团队能够以约2%的股份,换取孵化器提供的公共空间、自助贩卖机、100M带宽接入等,以及专业的投融资资源、商业计划辅导、项目路演、企业级云服务、项目申报等。
  一句话:除了楼下10米之外的地铁需要自己付钱外,其他的都不需要掏钱。
  跟其他的孵化器相比,NEXT的优势是什么?创始合伙人贺照峰认为,是能够给小团队创业者最需要的。
  一个持续高温的浪潮里,巨头正在加速布局,小团队在选赛道的时候,通常只能选一些边缘市场。但这种摸黑前行的早期项目,风险极大。贺照峰说,这就要高度依赖于孵化器的管理者和导师。创业者最需要的,是有经验有眼光的人,给出非标准化建议,而非提供“注册公司”之类的标准化产品。
  仅就找投资人而言,如果创业者一个一个去外地见投资人,成本很高,也不一定能见到高层,甚至有的创业者压根不擅长介绍自己的项目。贺照峰天天和孵化器的团队在一起,了解他们的所有项目,可以一个人去把所有项目推荐给所有投资人,“我讲过太多的项目,我太懂怎么讲项目。
  市场化、专业化、全要素,充分对接各种创业资源,是新型孵化器的共同特点。除了本土创新型服务器不断涌现外,国内不少知名孵化器也开始加速布局成都。
  7月18日,成都高新区在北京一口气签下多个跟新型孵化器有关的协议。
  其中,国内首创的专为创业团队打造的青年社区YOU+青年公寓,将投资高新区,一期面积2.6万平方米,同时成立成都优家股权投资基金。国内领先的科技新媒体36kr也将入驻,将在今年开建2000平方米氪空间,氪空间投入使用后预计将入驻60个以上团队。
  7月29日,成都高新区又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敲定入驻协议。到今年底,成都高新区将引入创新型孵化器超过10家。
传统孵化器谋求升级
做孵化器的孵化器,让新技术、新业态形成细分产业链
  成都高新区府城大道西段399号,18年前是一家印刷厂,现在是成都首批十家众创空间之一——蓉创茶馆的所在地。
  5月14日,就在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正式下发后的一周内,省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来到这里,与创业者坐下来面对面聊天,喝一杯创业盖碗茶,在全省创新创业“圈子”中引发强烈回响。
  蓉创茶馆,被认为是破壳于传统孵化器、植根于全要素孵化链的新型创业生态孵化平台,归属天府新谷。后者来头不小,在2005年被科技部认定为中国第一家民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由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运营。如今走进蓉创茶馆的人,能够在大厅的展示橱窗里看到《中国民营孵化器白皮书》、《孵化器的中国实践》等书籍,这些都是由天府新谷牵头或者参与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传统孵化器如何激活存量、转型升级,是公司董事长王明新一直思考的问题。
  创业者越来越多,如何以现有的人力、资本和资源更好地服务创业者?王明新的思路是,突破以前只孵化企业的思路,增加一个板块:做孵化器的孵化器。
  还要建立新基金。在投融资方面,天府新谷与成都农商银行合作,一手融资,一手投资。只要是天府新谷看中的企业,前者可为后者提供贷款担保,由农商行放贷。
  “我们可以跟企业约定贷款和投资的比例,持股孵化。”只要企业在天府新谷的孵化器里,王明新他们对其有充分的了解,就可以有效控制风险。银行有了天府新谷的担保,也解决了风险的问题。
  还要打开新视野。王明新考察过美国、欧洲等地的孵化器,“如果说以前我们去看Google的联合办公还觉得很新鲜的话,如今再去,感觉在‘壳’的打造上,差距已经没有了。
  面上的差距没有了,差距在成熟度和活跃度上。加强国际合作,是缩小差距的捷径。“将全球的投资人和项目进行对接,全球招项目、全球卖项目,完全可能。”今年4月,由天府新谷搭桥,中美企业创新中心(西部中心)落定成都,能够让成都乃至西部的创业者“端对端”地连接全球创新资源要素。
全域孵化模式呼之欲出
从“在园区建孵化器”到“把园区建成孵化器
  新型孵化器不断生、传统孵化器加快转,孵化器的世界日新月异,难以想象仅仅两年前,这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2013年的全省“两会”上,有省人大代表提出,成都地铁一号线的孵化园站,不应该译为Incubation Park,因为后者的意思是“母鸡孵蛋的地方”。一时引发热烈讨论。
  “双创时代,不会再有这种讨论了。”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主任李岗还记得,自己当年代表成都高新区作出了回复:孵化园确实是孵蛋的地方,只不过孵化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
  目前,成都高新区构建了涵盖孵化载体、公共平台、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内容的创业生态系统,孵化体系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孵企业累计已近4319家。建成以8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为骨干的28家孵化器群体,拥有全国首家、面积最大的民营国家级孵化器和全国首家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
  怎么理解孵化器的价值?李岗给出了一组数据:2014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11亿元,其中,有约60亿税收来自区内近6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额和占比都领先于房地产等领域。而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中的85%,在5年、10年前都是成都高新区的在孵科技创业企业。
  “自己培育的科技企业,是真正搬不走的核心竞争力。”在李岗看来,根据成都高新区的经验,以及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孵化器建设的初期,仍然需要政府来引导和推动,因为在一开始是一件风险大、见效慢的工作,但其重要性绝不输给招商引资。
  再往后期,就需要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相结合了。
  为此,成都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提出大孵化理念,从孵化企业发展为孵化企业与孵化产业、孵化人才、孵化新业态和新模式融合。一言以蔽之,以前是“在园区建孵化器”,现在是“把园区建成孵化器”;以前的孵化对象是企业,现在的对象是生态和体系。
  在他看来,政府最需要做的两件事,是政策和服务。但政府这只手永远有价值,因为总有市场化机构做不了的事情——比如“千人计划”的专家来创业,需要场地、人才和实验室,都需要政府机构居中协调服务。
  采取政府、社会等多元投资模式共同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产业孵化链条,成都高新区载体面积将于今年底达到600万平方米,规模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本报记者 张岚
链接
  孵化器是美国人约瑟夫曼库索于1959年创造的。他把纽约州水牛城附近的一块废弃的工业设施买下,改造成较小的单元,引进中小型创业者,园区提供配套服务,就像母鸡孵蛋一样,帮助这些小企业发展壮大,建成了著名的“贝特维亚工业中心”。后来,孵化器成为了全球各国发展创新产业的主要载体,如美国硅谷被称为美国最大的孵化器。中国第一家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创立于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