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推出中和场口述史《尘封的记忆》

22.05.2015  12:20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在线记者 王玥)21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又一部成都区域史——中和场口述史《尘封的记忆》目前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办事处与四川大学口述史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心联袂推出,历时两年多时间成书,对于当今人们认识了解成都民风民俗渊源和成都地方史学研究有积极价值。

中和场是成都市历史最悠久的老场镇之一,其建场年代久远,自古便是成都平原重要的水码头,它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人文精神则已成为中和场的魅力之魂。2010年,中和场由双流县划入成都高新区。

中和场的不少历史遗迹已然消逝,散落在民间的历史记忆亟待抢救,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抓紧整理和记录中和场历史。”中和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和街道办于2011年组织翻译出版了《中和场的男人和女人》一书,2012年又推出了地方史文辑《在历史的边缘行走中和场》,这次出版的口述史《尘封的记忆》再次推进了这一工作进程。

据悉,《尘封的记忆》通过中和场口述历史访谈、收集、整理、编撰而成。该书再现了民国时期以及建国初期川西平原小镇中和场的民风民俗、工商店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市井百态、地理遗迹、民间传说以及人物记事,反映了勤劳勇敢的中和人自强不息的奋斗和百姓朴实本真的生活。

参与该书编辑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德英说,本书的编辑原则既具史料价值也具学术价值,突出史事的真实性、表述情节的通俗性,兼顾故事的可读性,力求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

在编辑出版的进程中,我们深知史事钩沉尤如沙里淘金,记忆尘封需要细微开启。” 中和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为此,我们精心组织策划,同时邀请了中和街道各社区的老人和相关人员,悉知中和史事的专家学者,有近百人参加了筹划、征集、走访、整理、汇编工作。

李德英说,参加中和口述史课题的主要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基地班的本科学生,以及少量博士生和硕士生,共有36人。通过口述访谈和资料整理工作,同学们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对历史的感知更加鲜活、更加具体。

为充分挖掘中和地域历史,我们还组织力量遍查典籍、档案、资料、遴选中和场弥足珍贵的史实。”李德英说。

经过两年多的辛勤挖掘,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办事处与四川大学口述史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心运用影音同期录制和电子笔耕,形成了150余万字的口述资料,340G的视频和音频,1000余张照片,从浩瀚的素材中遴选出53篇共计23万字的口述史文稿。

现在中和老百姓享受着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是我们有义务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更有责任去知晓我们的祖辈和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的历史。”中和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中和美好的未来不但需要我们今天的努力,更需要我们坚守和传承昨天的遗产。我们期望本书能达到中和人民热爱中和、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和、投资人士认知中和、激励中和的青少年建设未来中和的积极作用。

中和街道位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定位为以国际交往、区域总部、创新研发、服务外包、居住配套为主的城市发展区,正在打造成为集聚发展中央商务、总部办公、文化行政等高端服务业的区域生产组织和生活服务的中心。

据悉,四川省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项目——新川创新科技园正是位于该片区。这里是四川天府新区的核心起步区和高端示范区,是再建一个“产业成都”的重要产业化载体,也是体现高新文化的传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