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打造就业创业三大新模式 推动“智慧社保”建设

15.03.2017  21:04

  中新四川网3月15日电(刘彦君 秦菡)“到2020年,每年新增大学生就业创业人数计划达到8000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以上。”这是成都高新区提出就业目标。

  15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获悉,当天召开的“2017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发布《成都高新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2017-2020年发展思路》(以下简称“《发展思路》”)。值得关注的是,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发展思路》明确,成都高新区的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最高可获10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支持。

  “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进步,将为区域发展大局稳定和增强群众获得感提供强力支撑。”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甘立军表示。

  据悉,根据《发展思路》成都高新区将打造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三大就业创业新模式。

  建立服务产业发展的“适应型就业模式”。有针对性地建立25家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到2020年,力争就业创业培训人次达到4.5万人以上,新建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新增高技能人才4000人;打造公共就业创业“互联网+”立体式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确保“指尖上的就业服务”覆盖全域。

  建立促进和谐稳定的“保障型就业模式”。推动就业援助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参与转变,到2020年,累计托底援助对象达到1200人以上;建立成都高新区就业见习基地,到2020年,力争建立就业见习岗位450个;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窗口,政策引导小微企业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对一”精准帮扶;促进有条件灵活就业的青年群体创新性开展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将从事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纳入灵活就业范围。

  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就业模式”。开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对优秀创业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支持;培育创新创业公共平台,做大做强天府软件园创业场和街道双创平台等创业基地;在成都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信息对称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开辟“创业绿色通道”。

  据了解,本次发布的《发展思路》还提出“全民社保工程”,从今年至2020年,成都高新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大力实施“全民社保工程”,结合“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信用等级评价体系,联动开展社会保险稽核和劳动监察执法,建立常态化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机制。到2020年,全区新增参保人员达20万人,实现法定人员参保全覆盖;基层服务平台经办社会保险业务覆盖率达100%,社会保障卡发放率达10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