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打好“三次创业”攻坚战
1月30日,成都高新区召开2015年工作会,发布2014经济社会“年报”并对2015年工作作出部署。
记者:2014年是成都高新区推进“三次创业”的关键之年,这一年高新区发展的最大亮点有哪些?
邱旭东:从发展质量上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性作用更加明显,成都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实现产业增加值642亿元,增长21.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5.3%,较2013年提高3.4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在科技部国家高新区排名中,“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及“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均位列全国第三,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发展总量分析,成都高新区用占四川省万分之2.67的面积,贡献了全省4.1%的产业增加值;用占成都市1%的面积,贡献了占全市11.7%的产业增加值;若与四川省21个市州相比,成都高新区的GDP总量可位列第11位,增速排名第一;经济密度进一步提升,每平方公里产出GDP9.06亿元,是四川省的155倍,成都市的11倍;全区人均GDP达到3.2万美元,区域经济实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加。
记者:过去一年里,成都高新区在发展质量方面有哪些突破性成就?
邱旭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增加值642亿元,增长21.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5.3%,较2013年提高3.4个百分点,推动经济结构更加优化。2、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科技部国家高新区最新综合排名中,成都高新区名列全国第四、西部第一。其中,“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及“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位列全国第三。3、市场主体增幅迅猛。全年新登记各类企业11517户,同比增长106.5%,增幅创历史新高。新增注册资本(金)644.71亿元,平均每日新增注册资金1.82亿元,平均每小时新增758.3万元。4、创新驱动发展领先优势明显。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60家,占四川省的25%、成都市的42%;新三板挂牌企业22家,占四川省的73%、成都市的92%;聚集国家“千人计划”53人,占四川省的37%、成都市的52%;四川省“千人计划”167人,占全省的38%、全市45%;四川省顶尖团队15个,占全省的45%、全市的60%。
记者:成都高新区为什么在政策上特别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邱旭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经济转型升级具有支撑引领作用,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是否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抢得先机、拔得头筹,成为成都高新区能否顺利推进“三次创业”、实现“强区之梦”的关键因素。成都高新区先行先试、大胆突破,着力构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撑体系,推动成都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努力在成都率先提质升位、率先转型升级,为成都市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
记者:成都高新区如何部署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工作?
邱旭东:成都高新区将重点推动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集群,提高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三次创业”系列产业规划和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力争2015年新增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2家、过50亿元3家、过30亿元企业3家,培育省级、市级“小巨人”企业各20家。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力争2015年产业增加值达到725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坚持高位快进,持续壮大规模、提升水平,力争实现产值2730亿元,增长12.3%。生物产业着力服务链条完善、公共平台建设、产业载体打造和研发、生产资源整合,力争实现产值130亿元,增长30%。高端装备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要加快企业聚集,形成集群发展态势,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
记者:成都高新区在实现“三次创业”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决胜之年里会有哪些发展布局?
邱旭东:在新常态下,成都高新区的发展机遇、发展比较优势更加凸显,产业增长极、改革实验田和创新示范区的地位进一步增强。2015年是成都高新区实现“三次创业”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决胜之年,我们将力争尽早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争取以新川创新科技园为核心区域建设中新两国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争取以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为核心区域建设国家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将继续完善顶层设计,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创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作用,推动成都高新区继续走在四川省、成都市发展的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