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发布创新计划 望七年后堪比“硅谷”

26.07.2014  18:52

  完善创新载体、打造服务平台、强化金融支撑、加快人才聚集……24日,成都高新区发布一揽子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计划,期望通过未来7年的努力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这份名为《成都高新区“三次创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创新规划》)的文件显示,成都高新区将通过重点建设和完善创新载体、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加快科技人才聚集等工作,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市场化、专业化、高端化、集成化、国际化发展,到2020年将建成功能完善、特色突出、集约高效,全国领先并具示范带动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成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有力支撑。

  创新载体空间布局:

  “一圈、一带、一园、多点

  据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傅学坤介绍,成都高新区将构筑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业带,建设新川创新科技园创新载体,打造多点支撑的创新载体群,形成“一圈、一带、一园、多点”的创新载体空间布局。

  “一圈”即以电子科大为核心,连接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川大锦城学院、西南交大、西华大学,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特征明显、研发能力强、附加值高的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

  “一带”即依托天府软件园、移动互联产业园,沿天府大道、益州大道、天府五街规划建设以高端软件及新兴信息服务产业为主的专业化发展区域,整合利用区内楼宇资源,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创新产业带。

  “一园”即以成都高新区加快实施新川创新科技园“一号工程”为契机,在新川创新科技园内规划建设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孵化园、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园、科技企业加速器等多个创新载体。

  “多点”即围绕“三次创业”确定的主导产业方向,规划新建天河生物医药科技园、国际低碳环保科技园等多个创新载体,改造升级天府软件园、天府新谷、天府生命科技园等现有载体,形成专业化、综合性园区“多点”支撑的创新载体群。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将打造“中欧创新谷

  成都高新区还将从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加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服务机构发展5方面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其中,主要围绕 “4+1”主导产业和“7+2”产业集群,聚集整合各类研发机构平台资源,积极开拓与国内外先进实验室、高等院校、知名企业等机构的合作。同时,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机构和组织,开展以企业为主导、形式多样的技术转化合作;积极参与科技成果处置权、分配权和股权激励等的政策试点工作。

  此外,高新区还将不断扩大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欧洽会)国际合作品牌影响力,打造“中欧创新谷”,使其成为中国对欧创新合作的示范基地。

  强化科技金融支撑:

  构建完善“天使投资—VC投资—PE投资”链条

  在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方面,成都高新区将主要开展加快聚集科技金融资源、拓宽科技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打造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体制机制等4项工作。

  成都高新区将构建完善“天使投资—VC投资—PE投资”链条,引导民间资本依法设立银行、担保、小贷、融资租赁、财务公司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专业化服务;还将以盈创动力投融资大厦为中心,形成金融总部商务区、金融后台服务区等金融发展区域与高新孵化园、天府软件园、新川创新科技园等创新载体融合发展格局,成为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一体化区域,探索建立企业孵化大市场。

  加快科技人才聚集:

  做大做强“人才特区”品牌

  成都高新区将通过引进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大科技人才培育和激励制度、加强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科技人才配套服务来加快人才聚集。

  据悉,成都高新区将大力引进“4+1”主导产业和“7+2”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行业领军人才,主要包括“两院”院士、973和863首席专家、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跨国公司和知名科研机构中的工程技术专家、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海外留学人员以及海外各类高层次人才。

  据傅学坤介绍,高新区将通过鼓励并推进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年薪制度等激励方式,做大做强成都高新区“人才特区”品牌。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政治局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