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创新“因子”激活转型源动力

25.04.2014  11:11

  248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1.8亿元,同比增长21.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2%。这是今年前两月成都高新区交出的工业成绩单。

  继去年成为全省首个GDP破千亿元的园区后,成都高新区今年开局表现依然强劲。是哪些因素让成都高新区始终领跑我省众多工业园区?

  产业升级不追“高富帅

  “今年我们计划将一半成本,放到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等3个板块的技术开发上。”4月13日,四川长城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新介绍,公司已在多个网站发出英雄帖,招募网络工程师。

  在1月初登陆全国“新三板”后,长城软件一直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刘新说,眼下移动互联网业机会众多,我们最终选择跟我们的技术、人才、经验结合度最高的板块。

  和企业一样,在瞬息万变的产业洗牌中,重新寻找定位的,还包括整个成都高新区。

  3月27日,成都高新区发布“三次创业” 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根据规划,将通过大力发展“4+1”主导产业,全力突破“7+2”产业重点领域,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其中,首次提出将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打造为5000亿级产业集群。“瞄准全球产业链重点领域、技术链主流方向和价值链高端环节。”规划制定牵头部门、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产业不一定“高富帅”,但一定要围绕资源禀赋决定下的比较优势来选择,才能完成差异化工业转型升级。

  率先实现提质升位、率先转型升级。对成都高新区而言,只有在准确产业定位和产业选择基础上,才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在去年成都高新区完成的1039.7亿元GDP中,70%来自工业,其中80%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前两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3.15亿元,同比增长32.6%。

  市场探索开放式涉深水区

  去年,四川白酒行业艰难前行,1919酒类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却实现翻番。4月11日,在位于环球中心18楼的开放式办公区,1919董事长杨陵江一整天都在接待访客。“糖酒会那几天,有超过100家基金找我们谈合作。

  开放的不仅办公区,还有发展理念和思路。“我们走的是原创式新路,尽管一路激流险滩。”杨陵江说,1919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酒类服务平台商。公司能在行业调整和转型期实现平稳发展,靠的是牢牢锁定市场需求和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智慧和勇气。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过去8年间,1919从在成都设立第一家酒类连锁店开始,销售收入增长400倍。

  在成都高新区,创新的不只是商业模式。目前,该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3年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分别占全省的30%和24%。孵化面积130万平方米,常年保持孵化企业超过3000家。上市企业达23家,占成都市的一半。今年初,全省11家企业登陆首次扩容后的“新三板”,其中10家来自成都高新区,数量居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三。“创新因子激活发展源动力。”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产业转型升级外,近年来我们还着重人才这一创新因子的引入和培育,目前已聚集中央、省“千人计划”人才50多名,占成都市的75%。

  【专家点睛】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工业经济“领跑者

  盛毅(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我省资源类加工业和一般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近年来的经济高增长,主要靠这类工业带动。当传统工业进入全面过剩阶段后,必然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结构调整阵痛。要缩短结构调整阵痛时间,使四川工业重回领跑经济大省的轨道,必须从传统产业中突围。

  成都高新区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式比较困难的环境中春意依然,并走出一条产业结构调整之路,即现代园区+新兴产业+优势企业+创新驱动,这是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典型模式,能够实现你有我优、你优我高。

  近几年我省各地园区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新兴产业开始起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规模小,创新能力弱。未来几年,我们要通过进一步优化园区创业环境,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产业占主体的格局。